2017年成人高考《教育理论》真题及答案解析

 成人高考历年命题     |      2020-10-13 10:06
  2017年成人高等学校专升本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教育理论》
成人高考真题
  教育学部分
  一、选择题:1~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最早明确提出“长善救失”“教学相长”“不陵节而施”等教学思想的文献是(    )
  A.《大学》  B.《论语》  C.《学记》  D.《孟子》
  2.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中体现的教育理论派别属于(    )
  A.实验教育学  B.实用主义教育学  C.文化教育学  D.批判教育学
  3.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历来存在不同的观点。其中,以美国学者孟禄为代表主张的是(    )
  A.生理起源说  B.劳动起源说  C.心理起源说  D.交往起源说
  4.在影响人身心发展的诸因素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主观能动性
  5.教育活动开展的出发点和归宿是(    )
  A.教育目的  B.教育制度  C.教育内容  D.教育途径
  6.我国现代学制确立和发展中所沿用的基本类型是(    )
  A.单轨学制  B.双轨学制  C.分支学制  D.多轨学制
  7.人们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偶发事件能做出巧妙、恰当处理的行为称为“教育机智”。这体现了教师劳动的哪一特点?(    )
  A.创造性  B.主体性  C.广延性  D.间接性
  8.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规定,在学校课程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修课程。其设置的时段为(    )
  A.小学一年级到高中阶段    B.小学三年级到初中阶段
  C.小学三年级到高中阶段    D.初中到高中阶段
  9.中小学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基本依据是(    )
  A.教学目标  B.课程目标  C.课程计划  D.课程标准
  10.王老师在小学语文课上,结合课文内容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给学生描绘了深秋层林尽染、色彩斑斓的山林风光。这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
  A.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直观性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11.张老师在班主任工作中,经常采用表扬、奖励、批评、处分等方法来提高学生思想品德水平。这种德育方法是(    )
  A.说服教育法  B.个人修养法  C.榜样示范法  D.品德评价法
  12.每个新人职教师都应学会做班主任工作,而班主任工作的中心是(    )
  A.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    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C.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D.统一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影响
  二、辨析题:13~14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首先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
  13.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
  14.所有的课程都应该有明确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
  三、简答题:15~17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5.德育过程有哪些基本规律?
  16.简述教育的文化功能。
  17.我国《教育法》中对学生的义务作了哪些规定?
  四、论述题:18小题,15分。
  18.阅读下列案例,并回答问题。
  [案例]
  王老师是一位胖胖的数学老师。有一次在讲完厘米、分米和米的概念后,马上让学生们测量桌子、铅笔、书本和手臂的长度。班上顿时炸开了锅,一只只胳膊高举着要求测量。被点名的同学经过测量报出答案后,都得到了表扬,嘴巴笑成了一朵朵花。那些没被点到名字的学生着急了,高举着手喊:“老师,快叫我!快叫我!”
  “桌子、铅笔、书本和手臂的长度都量过了,我们还想测量什么呢?”老师的话音刚落,一个男孩噌地站起来:“老师,我想测测你的腰围。”班上一下静了,同学们都转过头看着这个男孩不知所措,老师低头看了一下自己的腰,边笑边朝那个男孩说着:“好啊,你来量吧。”
  小男孩拿着尺子,用手按住尺子的一端,让尺子在老师的肚皮上翻着跟头,跟头翻了好几个,他最后报出测量的结果是87厘米。
  “不错,他量得很认真,答案也比较接近。”老师不失时机地问了一句:“其他同学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测得更准确一些?”她的话音刚落,一个胖乎乎的女孩站起来说:“老师,我有,我用手。”
  老师问:“你用手怎么量呢?”小女孩说:“我的手掌是11厘米,我看腰有几掌就知道了。”老师笑着点点头,说:“可以。”小女孩的手在老师的腰上爬,刚爬了一圈之后,她就报出了答案“89厘米。”
  笑容在老师和同学的脸上绽放,班级的气氛更活跃了……
  下课前,王老师对物体长度的概念做了总结,并要求学生课后结合生活中的事物做长度的测量练习。
  王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贯彻了哪些教学原则?试结合案例加以分析。
  心理学部分
  五、选择题:19~30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9.中枢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    )
  A.兴奋和泛化  B.兴奋和抑制  C.集中和抑制  D.集中和泛化
  20.影响知觉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和恒常性的同一因素是(    )
  A.知识经验  B.刺激强度  C.兴趣爱好  D.视觉线索
  21.上课时学生能够边听讲、边做笔记、边思考。这种现象所体现的注意品质是(    )
  A.注意广度  B.注意转移  C.注意分配  D.注意起伏
  22.为人类所特有、与抽象思维发展密切联系的记忆是(    )
  A.形象记忆  B.情绪记忆  C.运动记忆  D.语义记忆
  23.在学习过程中,达到最佳效率的学习程度是(    )
  A.50%   B.100%   C.150%   D.200%
  24.作家在头脑中塑造新的典型人物形象的心理过程属于(    )
  A.再造想象  B.联想  C.创造想象  D.幻想
  25.下列不属于基本情绪的是(    )
  A.快乐   B.激情    C.愤怒    D.恐惧
  26.“随波逐流”“人云亦云”所体现的社会心理现象是(    )
  A.遵从   B.服从    C.众从    D.从众
  27.根据维纳的成败归因理论,下列选项中属于不稳定、内在和可控的因素是(    )
  A.能力商低   B.努力程度   C.任务难度   D.运气好坏
  28.动作技能形成的关键环节是(    )
  A.概念掌握   B.言语指导   C.动作示范   D.有效练习
  29.典型而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称为(    )
  A.性格   B.气质    C.能力    D.情绪
  30.正确的态度能够促使个体实现预定目标,获得奖励或避免惩罚。这表明态度具有(    )
  A.工具性功能  B.自我防御功能  C.价值表达功能 D.社会适应功能
  六、辨析题:31~3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首先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
  31.观察是知觉的高级形式。
  32.人格不具有稳定性。
  七、简答题:33~35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33.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34.简述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方法。
  35.简述心理咨询的基本原则。
  八、论述题:36小题。15分。
  36.试述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
  2017年成人高等学校专升本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教育理论》试题答案解析
  1.【答案】C
  【解析】我国春秋末年出现的教育文献《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著作,论述了中国奴隶社会的学校制度、教育目的、教学原则、教师的作用等,尤其以教学原则的总结最突出,比如教学相长、及时而救、不陵节而施、长善救失、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等。
  2.【答案】B
  【解析】美国教育家社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克伯屈的《设计教育法》是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作。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主要观点有:第一,教育即生活。第二,是个人经验的增长过程,其原因在于学校就是一个雏形的社会,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实际上就是一个在社会成长的过程。第三,学校的课程是以学生的经验为中心的,打破了原来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体系。第四,教育教学中不再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只是学生成长的帮助者,学生才是教育教学的中心。第五,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儿童的创造性的发挥,提倡让儿童在学习的过程中独立探讨、发现。
  3.【答案】C
  【解析】教育的心理起源说的代表人 物是美国的教育家孟禄。他认为,教育并非起源于生物的本能,而是产生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的模仿,而这种无意识的模仿不是习性的,而是遗传性的。模仿是最初的教育形式和手段,模仿心理是教育的基础。孟禄的错误在于他把全部教育都归于无意识状态下产生的模仿行为,不懂得人是有意识的存在物这一本质规定,不懂得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在意识支配下产生的目的性的行为。
  4.【答案】C
  【解析】影响人的发展因素主要有遗传 、环境和教育。其中,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第二,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是通过受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第三,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5.【答案】A
  【解析】教育目的既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也是教育工作的归宿。体现在:①教育目的对于一切教育工作有指导意义,决定了教育制度的制定、教育内容的确定、教育与教学方法的运用。②教育目的是国家整个教育工作的方向,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教育目的的实现则是教育活动的归宿。③教育目的是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工作的总方针。
  6.【答案】C
  【解析】现代学校教育制度可以分为单轨学制、双轨学制和分支型学制。从形态上看,我国现行学制是从单轨学制发展而来的分支型学制。
  7.【答案】A
  【解析】教师劳动的特点:复杂性和创造性、连续性和广延性、长期性和间接性、主体性和示范性。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表现在:①因材施教。②教学方法上的不断更新。③教师需要“教育机智”。所谓“教育机智”就是需要教师对于教学过程中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应急处理,教育机智一般发生的主体就是学生和教师。
  8.【答案】A
  【解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规定:我国各级学校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第一,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第二,初中阶段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第三,高中阶段以分科课程为主;第四,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课并作为必修课程;第五,农村中学课程强调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在达到国家课程基本要求的同时,可根据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因地制宜地设置符合当地需要的课程。
  9.【答案】D
  【解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10.【答案】C
  【解析】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尽量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和已有的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比较全面、深刻地掌握知识。王老师重视运用语言直观,在教学中用生动的语言进行讲解,能够给学生以感性认识,唤起想象,形成表象。
  11.【答案】D
  【解析】品德评价法是指教育者通过对学生 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给予的激励或抑制,从而控制其品德发展的方向,提高道德的形成、发展的方法。品德评价法有四种主要方式:①表扬与奖励;②批评与惩罚;③评比;④操作评定。
  12.【答案】B
  【解析】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只靠教师的教育是不够的,还必须重视组织和培养班集体。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也是班主任的工作目的和主要任务。
  13.【答案】正确。影响人的发展因素很多,主要有遗传、环境和教育三种。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有较大的影响。人一出生就与他人进行交往活动,在这种交往中,受到社会各类人的言论、行为和思想的影响,逐渐形成自己的观念和意识。这样就可能造成“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但是,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人对于环境的影响也有制约作用。而且,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能对自发的环境影响进行调节和选择,充分发挥环境中积极因素的作用,避免和消除环境中消极因素的作用,使人按照一定的方向发展。所以“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
  14.【答案】正确。课程是指为了实现教育目的而规定的学生应该学习的所有学科与应该从事的所有活动的总和及其有计划的进程。在我国,课程主要由一部分组成,即课程计划(教学计划)、学科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材。第一,课程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第二,学科课程标准是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形式编定的有关课程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它规定课程的知识范围、深度、体系、教学进度和教学法的要求。第三,教村是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系统阐述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它是知识授受活动的主要信息媒介,是课程标准的进一步展开和具体化。因此,所有的课程都应该有明确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
  15.【答案】(1)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2)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
  (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遂步提高的过程。
  16.【答案】(1)传递与保存文化的功能。
  (2)活化文化的功能。
  (3)交流融合文化的功能。
  (4)选择文化的功能。
  (5)更新与创新文化的功能。
  17.【答案】(1)遵守法律法规。
  (2)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3)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4)遵守其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和规定。
  18.【答案】王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贯彻了:
  (1)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王老师在讲解过厘米、分米和米的概念后,让学生测量桌子、铅笔、书本等的长度,使学生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中来理解和掌握知识。
  (2)启发性原则。王老师在学生测量完桌子等的长度后,主动询问学生的其他想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通过这种方法,形成氛围,使学生积极思考,努力克服困难,去完成学习任务。
  (3)因材施教原则。王老师根据学生的要求,主动让同学通过尺子、手掌测量自己的腰围,拓展学生的思维。王老师深入了解学生,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尽可能使每个学生的不同特长得以发挥。
  19.【答案】B
  【解析】中枢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就是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兴奋过程是跟有机体的某些活动的发动和加强相联系的;抑制过程是跟有机体的某些活动的停止或减弱相联系的。尽管它们的作用是完全相反、对立的,但它们是相互依存,可以相互转化的。
  20.【答案】A
  【解析】知觉的基本特征有知觉的选择性、理解性、整体性和恒常性。
  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因素:①刺激物的强度;②对象和背景的差别性;③对象的活动性;④刺澈物的新颖性和奇特性;⑤人的需要、兴趣、知识经脸和情绪状态。影响知觉理解性的因素:①人的知识经验、兴趣爱好、情绪、动机与期望;②定势。影响知觉整体性的因素:①知觉对象各部分的强度关系、依存关系;②人的知识经验。影响知觉恒常性的因素:①被知觉的对象的变化范围;②参照物;③人的知识经验。
  21.【答案】C
  【解析】注意分配是指人们把自己的心理活动指向于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对象或任务上的注意品质。学生上课边听讲、边做笔记、边思考,这是同时进行的三种活动。
  22.【答案】D
  【解析】根据记忆的内容与经验的对象可将其分为:形象记忆、情景记忆、语义记忆、情绪记忆和动作记忆。语义记忆是指人们对一般知识和规律的记忆,与特殊的地点、时间无关。语义记忆的组织是抽象的和概括的。语义记忆是人类所特有的,与人的抽象思维发展密切联系,在实践活动中,随着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而发展。
  23.【答案】C
  【解析】过度学习理论是由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提出的。所谓过度学习法,就是指记忆一种材料的学习或复习次数超过那种恰能背诵的熟练程度的次数。一般说来,复习次数越多,记忆保持率就越高,但过度学习也不是越多越好,研究表明,过度学习程度达到150%时,记忆效果最佳,超过150%,就会出现报酬递减。
  24.【答案】C
  【解析】想象可以划分为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和幻想。 创造想象是不依据现成的描述而独立创造新形象的过程。例如,作家写小说、设计师描绘蓝图、艺术家构思新作等,都是创造想象的表现。
  25.【答案】B
  【解析】根据主体与客体之间关系的不同,一般可以把情绪分为“快乐、悲哀、愤怒、恐惧”四种基本形式。这些形式的任何一种又可以根据体验深度的不同而有不同的程度。
  26.【答案】D
  【解析】从众是个体在群体的压力下,个人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随波逐流”“人云亦云”所体现的社会心理现象就是从众心理。
  27.【答案】B
  【解析】美国心理学家韦纳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归因和不可控归因。同时又把成败原因归为六个因素: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等。其中,努力程度属于不稳定、内在和可控的因素。
  28.【答案】D
  【解析】动作技能的形成条件有:动作概念掌握;进行有效练习;动作示范;动作反馈。有效练习是动作技能形成的关键环节。
  29.【答案】B
  【解析】气质是依赖人的生理素质或身体特点的人格特征。现在心理学一般认为,气质是指一个人典型和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30.【答案】A
  【解析】社会态度的基本功能有:工具性功能、知识功能、 价值表达功能、自我防御功能和社会适应功能。态度的工具性功能是指个体尽力发展能给自己带来利益的态度。这种功能使得人们寻求酬赏与他人的赞许,形成那些与他人要求一致并与奖励联系在一起的态度,而避免那些与惩罚相联系的态度。
  31.【答案】正确。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观察是人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是知觉的高级形式。观察作为一种有意知觉,在开始前需要提出目的,拟定计划,并按照一定目的与计划的要求去组织自己的知觉活动。
  32.【答案】错误。俗话说:“江山易改,禀性难移”这里的“禀性”就是指人格的稳定性。一个人的某种人格特点一旦形成,就相对稳定下来了。要想改变它,是比较困难的事情,这种稳定性还表现在,人格特征在不同时空下表现出一致性的特点。
  33.【答案】(1)人的知觉特点。
  (2)定势与功能固着。
  (3)已有知识经验。
  (4)情绪与动机。
  (5)个性差异。
  34.【答案】(1)陶怀大志,确立崇高的理想。
  (2)加强目的性教育,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3)从小事做起,在困难中磨炼意志。
  (4)根据意志品质差异,采取不同的锻炼措施。
  35.【答案】(1)理解支持原则。
  (2)保密原则。
  (3)倾听原则。
  (4)细致询问原则。
  (5)疏导原则。
  (6)促进成长原则。
  (7)预防原则。
  36.【答案】人的能力的巨大差异,是在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环境与教育的作用,在学习与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的。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有:
  (1)遗传与营养。
  (2)早期经验。
  (3)教育与教学。
  (4)社会实践。
  (5)主观能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