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下半年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笔试科目终极预测押题(下)

 教师资格证专区     |      2020-10-28 16:51
2020 年下半年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笔试科目终极预测押题
教师资格证
模块四:环境创设(6 个) 
1.简述幼儿环境创设原则。
【解析】
①环境与教育目标的一致性原则。指环境的创设要体现环境的教育性。即环境设计的目标要符合幼儿全面发展的需要,与幼儿园教育目标相一致。
②发展适宜性原则。指幼儿园环境创设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及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促进每个幼儿全面、和谐地发展。
③幼儿参与性原则。指环境的创设过程是幼儿与教师共同合作、共同参与的过程。
④开放性原则。指创设幼儿园环境时应把大、小环境有机结合,形成开放的幼儿教育系统。
⑤经济性原则。指创设幼儿园环境应考虑不同地区、不同条件园所的实际情况, 做到因地制宜、勤俭办园。
1.简述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基本要求。
【解析】
①保障幼儿的安全与健康。
②满足幼儿身心发展的基本需要。
③适宜于幼儿身心发展的水平与特点。
④符合教育目标与要求。
⑤适宜于社区文化背景与经济发展条件。3.简述幼儿园心理环境创设的原则。
【解析】
①科学性原则。树立科学的儿童观和教育观。
②发展性原则。幼儿园心理环境的创设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及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促进每名幼儿全面、和谐地发展。
③参与性原则。幼儿园心理环境的设计过程是幼儿与保教人员共同合作、共同参与的过程,共同创设过程中应注意避免教师中心主义,培养幼儿的主体意识。
④开放性原则。一是保教人员应给幼儿表达自己的机会,对于他们的个性行为用一种宽容的、开放的心态去理解他们,从而引导其向更好的方面发展。二是设计幼儿园心理环境时应把大、小环境有机结合,形成开放的环境系统。
4.简述活动区创设的注意事项。
【解析】
①注意动静分开;
②注意活动区间的相对封闭与分割;
③注意行走方便;
④注意光线的明暗;
⑤注意安全卫生。
5.简述幼儿园心理环境创设的要点。
【解析】
(1)创设优美、整洁的物理环境;
(2)创设幼儿园成人之间和谐的精神环境;
(3)建立安全、温暖、互相信任的师幼关系;
(4)建立幼儿间良好的同伴关系。
6.简述创设主题活动环境的注意事项。
【解析】
(1)注重幼儿在环境创设中的作用;
(2)有效观察、支持幼儿与环境有效互动;
(3)随着主题活动的开展不断调整变化环境;
(4)主题环境创设要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
模块五:游戏活动的指导(6 个) 1.简述游戏对幼儿健康成长的意义。
【解析】
(1)促进幼儿身体的发展;
(2)促进幼儿心智能力的发展;
(3)促进幼儿良好品行的养成;
(4)促进幼儿美感的发展;
(5)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2.简述教师在游戏活动中的作用。
【参考答案】
教师必须根据幼儿游戏方式的变化,灵活地转变自己的角色。(1)教师要成为幼儿游戏活动的支持者。
当幼儿要放弃游戏时,教师及时对幼儿的表现进行鼓励,教师肯定的眼神、赞赏的微笑、亲切的动作会激发幼儿解决问题的愿望。
(2)幼儿是游戏活动的主体,每个幼儿都可能形成自己独特的表现方式,这一过程是教师不应当直接干涉的。在活动的过程中,教师是作为一个不干扰幼儿活动的观察者。
(3)当观察到幼儿需要帮助时,教师马上转变为指导者的角色,积极应答和满足幼儿需要。
3.简述幼儿游戏的特征。
【解析】
(一)自由性——自愿自主的活动
(二)趣味性——游戏本身固有的特性
(三)虚构性——以现实生活的某一侧面为原型,但又不是照原样模仿,幼儿通常称游戏为“玩”“是假装的”。
(四)社会性——对周围现实生活的一种特殊反映
(五)实践性——具体的、特殊的实践活动4.简述小班幼儿的游戏特点。
【解析】
(1)目的性不强; (2)兴趣不稳定;
(3)兴趣持续时间短; (4)重内容,轻规则。
5.简述幼儿游戏设立的条件。
【解析】
①保证充足的游戏时间;
②足够的户外室内游戏场地;
③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和互助友爱的同伴关系;
④引发幼儿自主参与,从而在游戏中得到自主发展。6.简述幼儿教师应如何引导幼儿的游戏。
【解析】
(1)丰富儿童的生活经验。儿童的知识经验是游戏的源泉。
(2)创设适宜的游戏环境。意识地创设丰富、变化、新颖的环境,在游戏场地置放一些新材料、新设备。
(3)在儿童游戏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把握时机,提出启发性的问题。
(4)当儿童的游戏未能向前发展的时候,教师应适当地给予提示、建议,帮助儿童更好地开展游戏。
(5)平行介入游戏,巧妙扮演角色,针对具体情况,进行引导。
三、论述题——(6 个)
1.试述教会儿童接纳,融洽儿童的同伴关系的方法。
【解析】
(1)要使他们了解受欢迎幼儿的性格特点及自身存在的问题,帮助他们学习如何与他人友好相处。总的来说,影响幼儿同伴交往的主要因素是幼儿性格的特点, 如是否友好、帮助霹分享、合作、谦让、性子急慢、脾气大小、活泼程度、爱说话程度、胆子大小等。
(2)教师要引导其他幼儿发现这些幼儿的长处,及时鼓励和表扬,提高这些幼儿在同伴心目中的地位,通过有效的教育活动达到促进幼儿的交往。
(3)要使得同伴之间的互相接纳成为儿童的一种日常的交往行为,教师应当关注对儿童交往策略的指导,通过各种途径,运用多种形式,让儿童学会诸如表示友
好(微笑、拥抱、问好等)、服从、交换、轮流、模仿、借、收回、声明、道歉、提问、赞赏、安慰、建议、说理、协商、申辩等,并且在实际的过程中去操练这些策略,形成愉悦的、融洽的交往氛围,培育良好的同伴关系。
2.试论述游戏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意义。
【解析】
(1)游戏促进儿童的认知发展。游戏伴随着儿童成长。儿童通过游戏探索环境, 从接触物体中获得知识并解决问题。
①在游戏中儿童可以潜移默化地学到许多知识。
②游戏有助于培养儿童的注意力、观察力和判断力。
③游戏能够激发儿童创造力和思考力。
(2)游戏促进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孩子们在游戏中作为集体的成员,开始学会相互理’解,共同遵守规则,学会与人相处。借助游戏,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得到了锻炼与发展。
(3)游戏有利于儿童情绪的发展。通过游戏使儿童能够解决一些情绪问题,在试验性的、没有恐惧的情境中学习对付焦虑和各种冲突。
①游戏是儿童表现情感的一种重要方法。
②游戏是儿童克服情绪紧张的一种手段。
③游戏有助于消除孩子愤怒的心情。
(4)游戏有助于学前儿童身体锻炼和成长。它有助于儿童身体的成长。在童年的游戏中,有大量的运动性游戏,也是儿童十分感兴趣的游戏形式。
3.论述积极师幼关系的意义,并联系实际谈谈教师应如何建立积极的师幼关系。
【解析】
师幼关系是幼儿园教育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良好的师幼关系对幼儿认知、情感、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是保证教育活动顺利开重要条件。
良好的师幼关系具有以下积极的意义:
首先,良好的师幼关系对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关系不是单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事务性的关系,而是带有明显的情感性特征。在教师与幼儿的交互作用中,教师的诚实以及对幼儿的尊重与细心照顾对于幼儿安全感、自信心的发展以及童年时期对事物的积极探索都是必不可少的。实践证明,良好的师幼关系有助于幼儿获得关爱,有助于幼儿获得安全感,有助于幼儿之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其次,良好的师幼关系有助于教师的成长与发展。良好的师幼关系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效果,有助于教师掌握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了解幼儿性格特征,有利于教师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构建良好的师幼关系,要做到如下几点:
第一,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儿童观。树立素质教育的教育观和育人为本的儿童观,以为幼儿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素质基础为目标,以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各方面的协调发展。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
第二,关爱幼儿。幼儿离开家庭,进入幼儿园,有诸多不适,教师应理解幼儿的各种表现,多一份爱心与耐心,以亲切的态度对待幼儿,耐心地与幼儿进行交流,帮助幼儿消除戒备心理,融入到幼儿园的大家庭。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
幼儿的表现各有差异,有时甚至出现哭闹不止的幼儿,教师不能置之不理,更不能责备训斥,应帮助幼儿消除焦虑、担心和空幻心理,给幼儿安全感。
第三,教师要尊重幼儿,平等对待每一位幼儿。幼儿在人格上与教师是平等的,有自己的想法。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要尊重幼儿的想法,以引导为教育方式, 避免强迫幼儿行为。同时,对不同性格、习惯、爱好的幼儿要一视同仁,不能歧视幼儿,更不能厚此薄彼。
第四,教师要正确认识幼儿的错误。由于年龄的限制,幼儿园的幼儿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经常犯错误。对待幼儿的错误,教师要耐心寻找原因,不能过于严厉地批评,实行体罚。正确处理好幼儿错误,有助于拉近师幼关系,建立和谐的师幼关系。
总之,良好的师幼关系是沟通师生情感的桥梁,是保证教育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条件,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保障,为了孩子的全面发展,全体幼儿教师要努力为孩子们创建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环境。
4.试论述家园合作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意义与目前存在的误区。
【解析】
(1)家园合作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意义
家园合作是指幼儿园和家庭都把自己当作促进儿童发展的主体,双方积极主动地相互了解、相互配合、相互支持,通过幼儿园与家庭的双向互动,共同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
①家园合作有利于家长资源的充分利用。家庭是孩子成长发展的第一个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与孩子之间特有的血缘关系、亲情关系与经济关系,使这种教育具有感染性、长期性和针对性,教育内容复杂丰富且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同时,幼儿的家长来自各行各业,可谓是人才济济,是幼儿园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让家长用各自的专长参与幼儿园的教育,可以使他们深层次地了解幼儿园、了解幼儿教育。
②家园配合一致,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发展。教师、家长均作为孩子的教育者, 是对幼儿实施促进发展教育的主体,《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主动与家长配合,帮助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向家长宣传科学保育教育幼儿的知识,共同担负幼儿教育的任务。”幼儿园要发挥主导作用,要充分重视并主动做好家园衔接工作,使幼儿园与家长在教育思想、原则、方法等方面取得统一认识,形成教育的合力,家园双方配合一致,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发展。
(2)目前家园合作存在的误区
一是认为教师是专业教育工作者,而家长大部分不懂教育; 二是家长认为自己忙,没有时间参与幼儿园教育工作;
三是教师只在知识上要求家长配合,家长也只愿意督促孩子写字、做算术题、背英语单词;
四是认为家长与老师“各司其职”,在家归家长管,在幼儿园归老师管。这造成了教师与家长的教育观念、方法的脱节,直接影响幼儿园的正常教育工作。
5.试论述如何认识促进儿童全面发展。
【解析】
(1)儿童的发展是整体的发展而不是片面的发展。教育要促进儿童全面的、整体的发展,这就意味着教育必须提高儿童体、智、德、美诸方面的水平,不能偏废任何一个方面。
(2)儿童的发展应是协调的发展。协调发展包括:儿童身体的各个器官、各系统机能的协调发展;儿童各种心理机能,包括认知、情感、个性、社会性等协调发展;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协调发展;儿童个体需要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协调发展。
(3)儿童的发展是有个性的发展。教育除了使每个儿童达到国家统一要求的标准之外,还要根据每个儿童的特点和可能性,充分发挥他们各自的潜能,让不同的儿童有自己的特色。
6.试论述教育目的对教育工作的指导意义。
【解析】
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教育目的的实现则是教育活动的归宿, 它贯穿于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指导意义。教育目的对整个教育工作的指导意义是通过发挥以下作用实现的:
(1)教育目的的导向作用。教育目的为受教育者指明了发展方向,预定了发展结果,也为教育工作者指明了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
(2)教育目的的激励作用。教育目的是对受教育者未来发展的期望,具有目标导向性和一定的理想性,对教育行为具有一定的激励作用。
(3)教育目的的评价作用。教育目的是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依据这些标准,能够对教育活动的方向、质量做出判断,从而评价教育活动的得失。
四、材料分析题——( 10 个 )
1.材料:小班幼儿菲菲在纸上涂着涂着觉得像苹果,于是说自己画的是大苹果, 又涂着涂着说是海波浪,过了一会儿,菲菲突然想起了妈妈织的毛衣,又把海波浪说成是毛线了,又涂着涂着,最后她把整个画面都涂没了。
问题:
(1)材料中体现了该小朋友的何种心理现象。(7 分)
(2)结合材料分析,该小朋友这种心理现象的特点。(13 分)
【解析】
(1)材料中的菲菲处于直观行动思维阶段。
(2)①思维是在实际行动中进行的,思维离不开儿童自己的动作。材料中菲菲的行为都体现了思维离不开自己的动作。②思维活动主要依靠动作进行,语言只是行动的总结。幼儿初期,语言在这里只是总结自己的动作,动作不是受语言支配而是受视觉形象支配。材料中菲菲在纸上涂着涂着觉得像苹果,于是说自己画的是大苹果,又涂着涂着说是海波浪等都体现了该特点。③直观行动思维活动的典型方式是尝试错误,其活动过程依靠具体动作展开的,而且有许多无效的多余动作。在行动之前,儿童主观上并没有预定目的和行动计划,也不可能预见自己行动的后果。材料中的菲菲涂着涂着觉得像苹果,才说自己画的是大苹果,又涂着涂着说是海波浪,过了一会儿,菲菲突然想起了妈妈织的毛衣,又把海波浪说成是毛线了,又涂着涂着,最后她把整个画面都涂没了,都充分体现了菲菲处于直观行动思维阶段。
2.材料:亮亮在大班科学活动时,将几条细水管连接后,又用同样的方法将几条粗水管连接在一起。之后,亮亮把水倒入细水管中,水一下子从水管另一头流出, 他高兴极了,又将水倒入粗水管里,但水从管口涌出,并未从另一头流出。亮亮
反复观察、尝试,终于发现水管摆放在一个斜坡上,水无法自下而上流出。于是, 亮亮马上调整水管的摆放位置,当水顺利地从水管流出时,亮亮欢呼雀
跃,自豪地向同伴分享自己成功地让水从水管中流出的过程。问题:
(1)根据《指南》科学领域中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要素,结合材料分析亮亮小朋友的行为表现。(9 分)
(2)请提出教师支持亮亮小朋友推进该活动的策略。(11 分)
【解析】
(1)《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①材料中亮亮在科学活动中,将水管连接在一起,表现出积极的兴趣;②在操作过程中将水从细管倒入,让水从另一头流出时感到非常开心,最后成功将倒入粗水管的水也引流出后,自豪地向同伴分享,这都表现出亮亮在体验整个探究过程中,得到了成功的体验,积累了相关的经验;
③在发现水从粗水管倒人无法流出时,亮亮反复观察、尝试,最后发现问题并且解决了问题,发展了初步的探究能力。
(2)策略:教师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 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方法和能力。
3.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李老师第一次带中班,她发现中班幼儿比小班幼儿更喜欢告状,教研活动时,大班教师告诉她说中班幼儿确实更喜欢告状,但到了大班,告状行为会明显减少。问题:
(1)请分析中班幼儿喜欢告状的可能原因(10 分)
(2)请分析大班幼儿告状行为减少的可能原因(10 分)
【解析】
道德感是由自己或别人的举止行为是否符合社会道德标准而引起的情感。(1)3 岁前只有某些道德的萌芽。3 岁后,特别是在幼儿的集体生活中,随着
儿童掌握了各种行为规范,道德感也发展起来,小班幼儿的道德感主要是指向个别行为的,往往是由成人的评价而引起。中班幼儿比较明显地掌握了一些概括化的道德标准,他可以因为自己在行动中遵守了老师的要求而产生快感。中期开始, 学前儿童不仅能够对自己的行为具有道德感,而且开始对别人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标准产生明显的情绪体验,因此,中班的孩子爱告状。实际上反映了幼儿正在把其他儿童的行为与老师经常教导他们的行为做比较,并且主动产生某种道德体验。
(2)大班幼儿的道德感进一步发展和复杂化。大班的幼儿的道德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比小班更加深刻,从外露向内隐性发展,有了一定的稳定性。同时,大班出现了独立性的评价;并且大班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更好。
4.莉莉和小娟玩游戏,她们想让 5 个娃娃睡觉,但是没有小床,于是他们找到木
板做小床,莉莉说:“床不够。”小娟挑出 2 个留着长头发的娃娃说:“他们长
大了,天黑了,要睡午觉了。”莉莉说:“好的。”然后将 3 个需要睡觉的娃娃中最大的一个放在中等大小的盒子里。小娟试图把中等大小的娃娃放在最小的盒子里,但放不进去,于是莉莉说:“换一换。”然后将最小的娃娃放在了最小的
盒子里,中等大的娃娃放在中等大的盒子里,最大的娃娃放在最大的盒子里。小娟说:“娃娃们,好好睡觉吧。”
问题:
(1)从学习与发展的角度,分析上述案例中莉莉和小娟的行为。(10 分)
(2)这次游戏后,教师应当如何支持莉莉和小娟的学习与发展。(10 分)
【解析】
(1)材料中,幼儿反复尝试,在不断的尝试错误后终于将娃娃们安置好,说明幼儿以直觉行动思维为主。直觉行动思维是在对客体的感知中、在自己与客体的相互作用的行为中进行的思维,具有直观性和行动性,缺乏行动的计划性和对行动结果的预见性。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注意遵循幼儿思维发展的规律,并多为幼儿提供操作和活动的机会,发展幼儿的思维。
(2)教师要理解现阶段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以直觉行动思维为主,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并多为幼儿提供操作和活动的机会,发展幼儿的思维。
5.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段老师带领孩子们在操场上自由活动,选择运动器械的音乐一响起,弘弘撒开腿, 朝大球飞奔过去,此时操场上只剩下一个大球了。弘弘和鑫鑫同时拿到这个大球, 两个人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地争起来。段老师走过去,轻轻地对他们说:“你们俩商量一下,想个办法,要不这样下去谁也玩不了。”于是鑫鑫用商量的口气对弘弘说:“我先玩,等会儿交换的时候再给你玩,好吗?”弘弘松开拿着大球的手,段老师以为他同意了鑫鑫的方法,正想表扬他,没想到他猛地抓起鑫鑫的胳膊狠狠地咬了一口,鑫鑫痛得立刻松开了手,哭了起来。弘弘见状立即拿着大球准备玩起来。
根据所给材料,分析幼儿产生攻击行为的原因,并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对幼儿的攻击性行为进行纠正。
【解析】
(1)攻击性行为是指一种有意伤害他人身心健康的行为。攻击性行为可以分为敌对性攻击和工具性攻击两类。敌对性攻击是指出于攻击性目的直接伤害他人的行为,而工具性攻击是为达到一定的非攻击性目的而伤害他人的行为。
材料中弘弘的表现属于工具性攻击。儿童有时会受到外在诱因的驱动(如玩具、同伴中的领导地位等),为达到某种目的而发动攻击。弘弘攻击性行为的意图主要不在于伤害他人,而是为了得到大球。
(2)对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纠正策略有:
①减少环境中易产生攻击性行为的刺激;
②培养幼儿丰富的情感;
③给予榜样示范;
④对幼儿的攻击性行为进行“冷处理”;
⑤教给幼儿解决问题的方法。
6.经过长时间教育,我发现班上大部分孩子洗手的方法还是不正确,手总是洗得不干净。我们几位老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我让孩子们相互看看、摸摸自己和别人的手,比比谁的手干净,并让孩子们总结洗手的“小诀窍”。有的孩子
说“要用肥皂搓,再用水冲干净”。有的说“洗手时要卷起袖子,不然会把衣服弄湿的”。我搬来了娃娃家的“脸盆”、“肥皂”、“毛巾”等,请孩子们学习并练习洗手的正确步骤:先卷袖子——打开水龙头冲一下手——用肥皂搓手心和手背都用水冲干净——用毛巾擦干水。为了帮助孩子牢固地掌握正确的洗手方 法,我还画了一些洗手的小图示,编上 1、2、3、4、5,并附上简单的说明文字, 将其贴在洗手池的上方墙上。终于,孩子们都能按正确的步骤洗手了。
以上案例中,老师的做法对吗?体现了哪些学前教育的准则?请结合案例具体分析。
【解析】
该案例中的老师做法是正确的。
幼儿园学前教育有如下原则:(1)保教结合的原则;(2)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原则; (3)教育的活动性和活动的多样性原则;(4)发挥一日活动整体教育功能的原则。
本案例中,老师注重孩子日常卫生习惯和生活能力的培养,充分体现了保教结合的原则。
老师充分发挥幼儿教育的主体地位,鼓励幼儿自发思考,并且采用“娃娃家” 的游戏活动形式,体现了游戏作为学前教育基本活动的原则。
同时紧密结合幼儿日常生活经验,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体现了教育活动性和活动多样性的原则。
该老师在教育过程中还充分运用图示、数字,配上文字,将健康领域与科学领域、语言领域等活动内容有效结合,体现了发挥一日活动整体教育功能的原则。最终孩子们都能按照正确的步骤洗手了,实现了该领域教育目标。
7.以前在我们班里经常出现孩子吃饭情绪不高,不能按时将饭菜吃完,桌上、地面到处留下饭粒、菜渣等现象。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最近,我们开始实施“自助餐厅”的做法,让孩子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饭量的大小,由自己决定自己进餐食量的需要,不再由老师统一定量、统一分配。而且,在自助餐厅中,老师担任服务员的角色,用游戏的口吻向孩子介绍今天的菜单;
以愉快的情绪,热情地招呼小朋友;提醒幼儿做文明顾客:吃饭时不讲话, 吃完饭后自己整理好餐具和清洁桌面,并告之餐厅营业时间——11:30 关门, 请顾客准时结束用餐。以上这一切都在教师所扮演的角色——餐厅服务员的微笑中,并伴随着美妙的音乐声进行。果然,从前那些不良的进餐现象都改善了。 根据材料,分析幼儿生活常规教育的实施要求。
【解析】
该教师的做法是十分值得称赞的。同样是进餐这样一个生活情景,由于教师改变了方法,又将规则融进了游戏中,效果就变得完全不同。可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教育方法是至关重要的,幼儿生活常规教育的实施要求有:
(1)结合幼儿自身特点。幼儿生活常规教育应针对不同年龄阶段、不同特点的幼儿制定相应的具体要求。
(2)要求具体且规范。幼儿园应从实际出发,根据幼儿园的具体条件和各年龄班的特点制定具体而规范的生活常规。
(3)保育和教育相结合。幼儿园生活常规的要求需要保育和教育同时进行,幼儿年龄越小,越需要通过保育的手段使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在一日生活的每个环节进行教育。
8.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有的幼儿园在创设物质环境过程中,购买大量高价的成品玩具,追求高档; 教师花费大量心血精心布置五彩缤纷的墙饰,甚至还买来一些名画进行装饰。面对这些高档的材料,教师时刻提醒幼儿注意爱护,甚至很多时候不让幼儿操作这些材料,只是有人来参观时,才拿出来让幼儿操作。
这种高档的环境一旦布置好之后,整个学期,甚至整个学年基本不会变动。此外,有的幼儿园小、中、大班环境布置得非常雷同,当人置身其中时,如果不看班级标识牌,根本无法判断是小班、中班,还是大班。
结合有关幼儿园物质环境创设基本原则方面的知识,分析以上现象主要违背了哪些原则,并说明理由。
【解析】
这一材料中的做法,违背了经济性原则、幼儿参与性原则和发展适宜性原则。
(1)经济性原则是指创设幼儿园环境应考虑不同的地区、不同园所的实际情况,做到因地制宜、勤俭办园。贯彻经济性原则具体要做到少花钱,多办事。
(2)幼儿参与性原则是指环境的创设过程是幼儿与教师共同合作、共同参与的过程。环境的创设过程应该是一个积极的教育过程,环境创设为的是培养幼儿的主体精神,发展幼儿的主体意识,培养幼儿的责任感。
(3)发展适宜性原则是指幼儿园环境创设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及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促进每个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从一般年龄特征来看,小班、中班、大班幼儿在身心发展特点上的差异性是非常明显的,其身心发展所需要的环境也不尽相同。因此,教师要根据幼儿不同的年龄特征为其提供适宜的发展环境。 9.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一天,在幼儿园游戏时,我们开展了各种各样的区角游戏活动。在玩“医院” 游戏时,几个小朋友为扮演的角色发生了争执,妞妞说:“我想当医生,给病人看病。”恒恒也吵着说:“不不,我也要当医生。”还争着抢起位置来。我觉得恒恒平时有些调皮,自控能力差,便让他担任“挂号”的工作。恒恒显得很不情愿,但他还是当起了“挂号”员。由于很少有“病人”来挂号看病,恒恒显得无所事事。
这位教师的做法恰当吗?应该怎么做?
【解析】
这位教师的做法并不恰当。
游戏是幼儿学习的基本方式,也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方式。在游戏中,幼儿处处体验着自己的生活经验,表达着自己的情感态度,还能在合作交往中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这一材料中,当恒恒与其他幼儿在区角活动发生矛盾时,教师的介入虽然使他们学会了合作,但他们的问题是在教师的帮助下得到解决的,交往技能的习得缺乏孩子的主动性。
如果教师只充当一个旁观者,由幼儿自己去尝试解决问题,不仅能使他们学会谦让与妥协,还可以通过自身的情感调整来解决问题。因此,为幼儿创设开放、宽松的活动环境,让幼儿在活动中主动游戏、主动习得交往的技能,这比教师教他们应该如何去交往要理想得多。
10.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操场上新安装了一个投篮架。幼儿经常在这里玩投篮游戏。一天,几个幼儿带着笔刷和水桶来到这里,他们先是快乐地粉刷投篮架,之后开始往篮筐里灌水,有的从上面灌,有的在下面灌,再灌,再接……相互配合,反反复复,忙的不亦乐乎。 问题:是否应支持这些幼儿的行为?请说明理由。
【解析】
支持,从游戏的特点和价值角度回答案。
学前儿童游戏是儿童惜助对现实的认知、理解,在假想的情境中模仿与再造成人的实践活动,是儿童内部动机驱使的感知与操作活动。
游戏是学前儿童的基本活动和权利,是学前儿童喜爱的、主动的活动,是学前儿童反映现实生活的活动。儿童游戏具有以下特征:
(一)游戏是儿童自主自愿的活动
游戏不要求务必达到外在任务和目标,也没有严格的程序和方式,儿童完全可以自自自在地进行游戏,玩什么,怎么玩,均由儿童自己决定。
(二)游戏是儿童感到快乐的活动
对儿童来说,游戏是一种享受。在游戏中,儿童通过操纵材料、物品,控制所处的环境,体会到自己的力量和自信,从成功和创造中获得愉快的体验。
游戏是儿童最喜爱的活动,儿童在游戏中学习和成长,游戏对儿童的身体、智力、创造力、情感、社会性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
(三)在身体发展中的作用1.促进儿童身体的生长发育
2.发展儿童的基本动作和技能
3.增强儿童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
4.有利于儿童的身心健康
(四)在智力发展中的作用
1.游戏扩展和加深儿童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增长儿童的知识
2.游戏促进儿童语言的发展
3.游戏促进儿童想象力的发展
4.游戏促进儿童思维能力的发展
5.游戏提供了儿童智力活动的轻松愉快的心理氛围
(五)在社会性发展中的作用
1.游戏提供了学前儿童社会交往的机会,发展了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
2.游戏有助于儿童克服自我中心化,学会理解他人
3.游戏有助于儿童社会角色的学习,增强社会角色扮演能力
4.游戏有助于儿童行为规范的拿握,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六)在情感发展中的作用
1.游戏中的角色扮演丰富了儿童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
2.游戏中的自自自主发展了儿童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3.游戏中的审美活动发展了儿童的美感
4.游戏中的情绪宣泄有助于儿童消除消极的情绪情感
五、活动设计题——(3 个 )
1.以诗歌“家”为内容,设计一个大班语言活动。
【解析】
蓝蓝的天空是白云的家, 密密的树林是小鸟的家, 绿绿的草地是小羊的家, 清清的河水是小鱼的家, 红红的花儿是蝴蝶的家,
快乐的幼儿园是小朋友的家。
活动名称:大班语言活动《家》(一)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的画面美和语言美;
(2)引导幼儿仿编诗歌,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尝试精神;
(3)让幼儿知道幼儿园是个大家庭,每个小朋友都要关心爱护幼儿园。(二)活动准备
(1)钢琴曲磁带。
(2)背景图:森林、沙漠、海洋、北极、花园、天空等。(3)小动物贴图。
(4)水彩笔、诗歌欣赏图片。
(5)有动物或有背景和空白的图画纸;教师创编诗句的图片。(三)活动过程
1.情境引出诗歌
温暖的春天到了,小草发芽了,五颜六色的花都开放了,小燕子也飞回来了,大自然变得更加美丽了,你们想不想看一看?(放背景音乐,师幼一起来到美丽的大森林,边走边欣赏)
这里可真美,有茂密的大树、青青的小草,还有……(鼓励幼儿积极思考、大胆地说,最好也能运用形象的形容词,例如,漂亮的房子、清清的小河、绿绿的河水、漂亮的花园……)
2.出示挂图,分析诗歌
引导幼儿理解“家”的含义:在这个美丽的地方,住着一位聪明的小姑娘,她写的诗歌非常好听!
你们听!(画外配乐诗歌:广阔的大海是海豚的家,冰冷的南极是企鹅的家,一望无际的沙漠是骆驼的家,茂盛的松树是松鼠的家)
师:真好听,小姑娘说了那么多小动物的家,其中都有什么啊?(教师出示挂图, 并逐一分析,引导幼儿理解“家”的含义)
“家”是什么地方?家是每一个人感到最舒服的地方,所有的动物,包括我们人类在自己的“家”里,会感觉到很舒服、很自在、很安全。
3.创编诗歌
小朋友知道其他动物的家在哪里吗?(引导幼儿说出自己知道的动物的家:例如, 狗熊的家在山洞、小鱼的家在河里、老虎的家在森林)
我们也试着编一首关于“家”的诗歌,一定很好听! (1)由教具引导,教师出示挂图,引导幼儿学习创编。
(在幼儿没有充分放开的时候,教师要运用幼儿熟悉的画面引导。例如,教师出示竹林,引导幼儿说:密密的竹林是大熊猫的家!或者绿绿的、大大的、绿色的等都要及时肯定)
(2)幼儿独立创编,教师为幼儿记录。
为幼儿提供较充足的时间,让每一个幼儿都有表现的机会,体验成功的快乐。教师为幼儿做符号记录,是为了展现幼儿的劳动成果,让孩子们进一步感受到成功和满足。从而体验语言活动的快乐。这里幼儿大胆地求助于在场的老师,发展幼儿的社会性,事先和教师说好,给予热情的帮助。
清清的小河是小鱼的家,绿绿的池塘是青蛙的家,黑黑的山洞是狗熊的家,漂亮的大房子是小姑娘的家,茂密的大树是小鸟的家,蓝蓝的天空是白云的家(当出现非生物的家时,教师要及时并且热情的肯定,鼓励幼儿的大胆创意),青青的小草是小花的家,美丽的花园是蝴蝶、蜜蜂、蜻蜓的家,美丽的朝阳村是我的家!
2、请围绕“春天”为大班幼儿设计主题活动,应包括 3 个子活动。要求:(1)写出主题活动的总目标(8 分)
(2)采用诗歌“春风”(见下面所附诗歌).设计一个具体的语言活动方案,包括活动的名称、目标、准备和主要环节(14 分)
(3)写出另外两个子活动的概要,包括名称。附:诗歌
【解析】
春风
春风一刮,芽儿萌发 吹绿了柳树,吹红了山茶吹来了燕子,吹醒了青蛙
吹得小雨轻轻地下,孩子们河边去种瓜
主题活动:美丽的春天(大班)
活动总目标:①进一步了解春天的特征;
②进一步了解人们在春天的生活;
③感受人和自然的关系。集中教育活动:
(一)活动目标:
①欣赏诗歌、理解诗歌内容,感受春天来到大自然的变化。
②根据诗歌内容,尝试仿照句式改编诗歌大班语言:春风(诗歌)大班语言: 春风(诗歌)。
③体验诗歌的意境美,激发幼儿热爱春天生机盎然的情感。
(二)活动准备:音乐《春天在哪里》:小草、树林、田野、花园、小河等相关图片:配乐诗《春风》
(三)活动流程:
活动一:欣赏诗歌《春风》
①播放音乐,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②完整欣赏诗歌《春风》,理解诗歌内容,感受春天来到大自然的变化
③再次倾听配乐诗歌《春风》,进一步感受诗歌语言的优美。
④大胆想象,尝试仿照句式创编诗歌内容。
⑤结束部分,去外面找一找春天吧!
活动二:美工活动:美丽的春天(合作画) 活动目标:
①引导幼儿学习用不同的材料制作壁画,掌握简单的构图,并通过活动巩固撕、搓、粘、画、剪等技能。
②培养幼儿学习欣赏并评价自己及同伴的作品,从中发现美,体验集体制作的快乐,感受生活的乐趣。
③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与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活动准备:旧彩色挂历纸,废图书,眼药水瓶,水彩颜料,长条各色绉纹纸,正方形腊光纸,色笔,图画纸,浆糊,剪刀若干,春天背景图一幅。
活动过程:
①以简短谈话引出主题。
②引导幼儿协商,分组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第一组:启发幼儿用色笔,图画纸,画出各式小鸟,并把小鸟剪下来,贴在相应的位置。
第二组:启发幼儿,挑选各色纸,制作小花、小草、蝴蝶、柳条等。
第三组:启发幼儿废物利用,将废旧图片上的动、植物剪或撕下来,贴在相应的位置。
第四组:启发幼儿用眼药水瓶,水彩颜料,喷出各种颜色的小花。
在此活动中,幼儿分工合作,教师巡回指导,鼓励能力强的幼儿在完成自己作品的基础上协助能力差的幼儿,共同完成作品。
③合作画完成后,组织幼儿欣赏并评价自己及他人的作品。
④提醒幼儿收拾,整理工具。活动三:歌曲《春天在哪里》
目标:①欣赏歌曲:春天在哪里,感受歌曲中表现的欢快节奏和活泼的情绪。
②根据音乐和歌词内容,创造性地运用身体动作表现对歌曲的感受。
③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准备:“春天”的录像或图片。
过程:①复习歌曲:柳树姑娘重点:唱出句首重音。
②欣赏歌曲:春天在哪里
(1)第一遍欣赏,初步感受歌曲中表达的欢快、抒情的音乐性质。(2)第二遍欣赏,同时播放录像,帮助幼儿再次感受歌曲。
(3)第三遍欣赏,同时教师打节拍两至三次。
①鼓励幼儿利用不同的身体动作来打节拍。
重点:停顿、休止,使其欢快、延长,使其抒情。
②幼儿根据对歌词的理解自编动作,进行表演。重点:创编花、草、小黄鹂的动作。
③集体进行表演。
延伸:音乐角提供此乐曲及道具供欣赏表演。区域活动:
主题活动区:展示幼儿创作的春天的图画及各种表达春天的图片。
美工活动区:投放春天图画设计的各种美工材料(水彩、剪刀、彩纸等)
亲子活动:
一、寻找春天
家长与幼儿一起到公园里寻找春天的影子,既感受了春天的美,同时也增进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感情。
二、种子发芽
幼儿自己挑选种子,种在花盆里,每天浇水并观察记录种子的变化,感受春天的盎然生机。
三、花卉市场
周末,家长与幼儿一起到花卉市场参观,幼儿可以边认识边欣赏各种各样的花。
3.以“神奇的光”为主题,设计一个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方案。要求写明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等。
【解析】
一、活动名称
大班科学活动:神奇的光
【设计意图】
大班幼儿对光的现象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是他们对这些现象的产生不理解, 也很有兴趣、很愿意通过实验来探索一些光的奥秘,为了满足幼儿的求知愿望, 设计了这次活动。
二、活动目标
1.了解光的种类、光的特性及光的用途。
2.激发幼儿探索光的奥秘的兴趣。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三、活动准备
1.水、玻璃杯、小镜子、水盆、铁环、放大镜、硬币、手电筒等。
2.多媒体课件一:各种照明灯、浴霸、歌厅里的灯光、装饰的彩灯、港口和马路上的信号灯。
多媒体课件二:医用的胃透镜、激光、汽车的反光镜、潜艇的潜望镜、南极考察用的冰透镜、照相机、放大镜等。
四、活动过程
1.活动导入:设置场景
拉上多媒体教室的窗帘使室内变暗
师提问:“小朋友,屋里为什么变暗了?” 幼儿:“没有光了,所以屋里变暗了。” (打开灯)提问:“为什么屋里又亮了?”
幼儿:“因为有灯光了,所以屋里变亮了。” 师:“那么,你能说说你都见过哪些光吗?” 2.了解光的种类
幼儿说出自己见过的光(太阳光、月光、星光、灯光、闪电光、火光、激光、荧光棒发出的光、萤火虫发出的光,等等)。
师讲解:像太阳光、月光、星光、火光、闪电光、萤火虫发出的光是自然界产生的光,叫自然光;像灯光、激光、荧光棒发出的光是人们制造出的光,叫人造光。让幼儿知道光有自然光和人造光两种。
3.探索光的特性
师:“下面我们来做几个小实验,看看光是怎样走路的。
实验一:将活动室窗帘拉上,使室内变暗,打开手电筒,让幼儿观察手电筒的光是怎样走路的;还可以在有太阳时,在窗玻璃上贴上一块中间剪有洞的黑纸,让幼儿观察太阳光是怎样射进去的。
幼儿:“手电筒的光是一直向前跑的。”“太阳光是直着射进来的。” 师小结:这是光的第一个特性,叫作光的直射性。
实验二:(拉开窗帘)让幼儿在有阳光的地方玩小镜子、水盆里的水。师:“小朋友边玩边观察光发生了哪些变化?”
幼儿:“我发现小镜子反光。”“我发现水盆里的水也反光。”“我发现小镜子让光拐弯了。”
师小结:这叫光的第二个特性,叫做光的反射性。
实验三:把硬币和筷子放到盛水的玻璃杯中,引导幼儿观察硬币和筷子的变化。幼儿:“我发现筷子折了。”“我发现硬币从玻璃杯侧面看变得很大,从玻璃杯的上面看没变。”
师告诉幼儿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是光的第三个特性。
师与幼儿一起总结光的特性:光的直射性,光的反射性,光的折射性。4.结束部分:讨论光的用途
师:“人们利用光的这些特性发明了许多有用的东西,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
幼儿观看多媒体课件一,了解光的一些用途:照明、取暖、娱乐、装饰、用作信号等。观看多媒体课件二知道光的特殊用途:诊疗、美容、科学考察、照相等。师结合课件一二介绍光的这些用途。让幼儿说说自己还知道光有哪些作用。
幼儿:做手影,帮助找东西。五、活动延伸
将本活动延伸到家庭生活中去,让幼儿和爸爸妈妈一起发现身边更多的光的现象。
相关推荐2020 年下半年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笔试科目终极预测押题(上)更多教资资讯可点击北方高教官网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