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下半年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终极预测押题
选择题答案解析
1.【答案】B。解析:"学在官府"是指由官府及其中的学者垄断了文化和学校教育,奴隶的子弟没有接受
教育的权利。“学在官府"是西周教育的显著特点,也是我国奴隶社会教育制度的重要特征,体现了教育的阶级性特点。2.【答案】A。解析: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身心发展的程度和特点,它为一定年龄阶段身心特点的
出现提供了可能和限制。只有当身心的发展达到了一定的水平, 才能为学习定的知识技能提供可能。 题干中,六个月或四岁的孩子,因为遗传素质未发展到学习较高难度任务的程度,所以无法学习走路或高等数学。这说明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发展过程及其阶段。
3.【答案】B。解析:终身教育是为适应科学知识的加速增长和人的持续发展要求而逐渐形成的一种教育
思想和教育制度。它的本质在于现代人的一生应该是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一生。“活到老, 学到老”符合终身教育的思想,体现了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是终身教育体系的完善。
4.【答案】D。解析:道德行为是指一个人遵照道 德规范所采取的言论和行动,它是实现道德动机的手段,
是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的具体表现和外部标志。“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的意思是,君子说话要谨慎而行动要敏捷, 说明行动的重要性.强调的品德因素是道德行为。
5.【答案】 A。解析:情境感染法是班级管理者利用或创设各种教育情境,以境育情,使学生在情感上受
到感染的方法。“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的意思是,能够打动人心的事物,没有能超过情感的,没有不是从语言开始的,没有比声音(韵律)更切合的,没有比道理更深入的。这句话体现的班级管理方法是情境感染法。
6.【答案】D。解析:个案研究法是指对某一个体、某群体或某组织在较 长时间里连续进行调查,从
而研究其行为发展变化的全过程的研究方法。题干所述为个案研究法。观察法是指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感官或辅 助仪器,对处于自然状态下的客观事物进行系统感知和考察,从而获取经验事实的研究方法。调查法是研究者通过问卷、
访谈等方式,有目的、有计划地搜集研究对象的有关资料,对取得的第一手资 料进行整理和分析,从而揭示事物本质和规律,寻求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的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法是指教师在现实教育教学情境中自主进行反思性探索,并以解决工作情境中特定的实际问题为主要目的的研究方法。
7.【答案】B。解析:止血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①加压包扎法,适用于小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出血的情况。②指压止血法, 适用于出血量大,有血管损伤和四肢出血等情况。③止血带止血法,在上、下肢出血用加压包扎无效时使用。④屈肢加垫止血法,适用于滕肘以下部位出血,无骨折的情况。题干中,小学生手指被划伤有少量出血时,最应采用加压包扎法。
8.【答案】 A。解析:感觉适应是在外界刺激的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对于车间机器的轰鸣声,纺织工人不觉得震耳欲聋,能正常自如地工作,说明他们已经适应了机器的轰鸣声,这属于感觉适应现象。感觉对比是指不同刺
激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时,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联觉是指一个刺激不仅引起一种感觉,同时还引起另种感觉的现象。感觉的相互补偿是指某种感觉系统的机能缺失后,可以通过其他感觉系统的机能来弥补。
9.【答案】B.解析:认知内驱力是指学生渴望认知、理解和掌握知识,以及陈述和解决问题的倾向。简言之,认知内驱力是一种求知的需要。 题干所述的学习动机为认知内驱力。外部动机是由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动机。附属内蒙力是指个人为了保持长者成权威的赞许或认可,表现出来的把学习或工作做好的需要。自我提高内驱力是指通过自身努力,胜任定的工作, 取得一定的成就,从而赢得定社会地位的需要,
10.【答案】A。解析:冯忠良在加里培林“内化“学说的基础上.提出了心智技能形成的阶段理论,把心智技能的形成分
为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三个阶段。其中, 原型定向就是了解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了解“外化”成“物质化” 了的心智活动方式成操作活动程序,了解原型的活动结构(动作构成要素、动作执行顺序和动作执行要求),从而使主体知
道该做哪些动作和如何去完成这些动作,明确活动的方向。题干中,教师演算例题,其目的是帮助学生进行原型定向。11.【答案】D.解析:同化是个体把新的刺激整合到原有图式中.使原有图式丰富和扩大的过程。儿童把耗牛纳入已有的对牛的认知框架中,这是原有图式丰富和扩大的过程,这过程属于同化。 图式是指个体在认识周围世界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独特的认知结构。顺应是指当个体不能利用原有图式接受和解释新刺激时,其认知结构发生改变来适应刺激的影响。平衡是同化和顺应两者的协调。
12.【答案】C。解析:变式是指概念的正例(肯定例证)在无关特征方面的具体变化,也就是通过保持概念的关键特征而变化那些非关键特征,从而构成的表现形式不同的例证。运用变式能够突出概念本质。教师在讲解果实概念时,列举可食用果实和不可食用果实来突出果实具有种子的本质特征的做法正是采用了知识概括方式中的变式。
13.【答案】B.解析:抑郁症是以持久性的心境低落为特征的神经症。恐惧症是对特定的、无实在危害的事物与场景的非理性惧怕。焦虑症是以与客观威胁不相适合的焦虑反应为特征的神经症。强迫症又称强迫性神经症,是种神经官能症, 其主要表现包括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
14.【答案】B.解析:隐性课程是指学校情境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即学校通过教育环境(包括物质的、文化的和社会关系结构)有意或无意地传递给学生的非公开的教育经验(包括学术的与非学术的)。隐性课程的主要表现形式有以下几种:①观念性隐性课程,包括隐藏于显性课程之中的意识形态.学校的校风、学风,有关领导与教师的教育理念、价值观、知识观、教学风格、教学指导思想等:②物质性隐性课程。包括学校建筑,教室的布置、校园环境等;③制度性 隐性课程,包括学校管理体制、学校组织机构、班级管理方式、班级运行方式等;④心理性隐性课程,主要包括学校的人际关系状况、师生特有的心态、行为方式等。题干所述属于隐性课程中的物质性隐性课程。
15.【答案】A。解析: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的规律是指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既要重视知识的传授,又要重视能力的发展,并将二者辩证统一于 教学活动之中。题干中,列宁指出,用知识来发展和增进思考力强调了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能力。这揭示了教学过程中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的关系。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是指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一定要注重对学生 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并使者有机结合起来。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的规律反映的是教学中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与丰富学生感性认识的关系。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的规律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注重教师的教,也要充分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使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结合,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16.【答案】B。解析: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尽量利用学生多种感官和已有的经验,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感知活动,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让学生比较全面、深刻地掌握知识。题干中王老师的教学方式遵循了直观性教学原则。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师要严格按照科学知识的内在逻辑体系和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顺序进行教学,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在教
学中,要从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出发,面向全体学生,间时又要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迎烟,获得最佳的发展。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主动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生意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主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单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7.【答案】解析:校本课积就是以学校为课程编制主体,学校自主开发与实施的种课程。是相对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种课程: 校本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通过课程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题干中,自然景风欣营课程是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粉,属于校本课程。分科课程是种单 2 科的课程组织模式,它强调不同学科门类之间的相对独立性,强调门学科逻销体 系的完整性。地方课程是地方教育主管部以国家课程标准为基础,在定的教育思想和课程观念的指导下, 根据地方经济特点和文化发展等实际情况设计的课程。国家课程是根据所有公民基本素质发展的一般要求设计的,它反映了国家教育的基本标准,体现了国家对各个地方、社区的中小学教育的共同要求。
18.【答案】D。解析: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人或创设具有一定感情色彩的、形象生动的场景, 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 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实际教学中可以运用实物、图片、多媒体、语言描绘、生活素材等创设情境。题干中,王老师让学生现看济南雪前、雪后美景的视频,为学生创设生动形象的场景,采用了情境教学法。
19.【答案】C。解析:定性评价是凭借评价者的洞察、内省或移情对评价对象做出价值判断的评价方法,如评出等级、写出评语等。题干中,班主任每学期给学生写评语属于定性评价。测验评价是指运用口试、笔试、操作测验等多种具体方法.对学生的学业成绩进行的评价。定量评价是采用数学的方法,搜集和处理数据资料,对评价对象做出定量结果的价值判断,如运用教育测量与统计的方法,模糊数学的方法等.对评价对象的特性用数值进行描述和判断的评价方法。自我评价也就是内部评价,指由课程设计者或使用者自己实施的评价。
20.【答案】C。解析:课程结构的选择性是针对不同地区、学校与学生间存在着差异的现状提出的。它要求学校课程以充分的灵活性适应地方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以显著的特色性适应学校的办学宗旨和方向,以选择性适应学生的个性发展。题干所述体现了课程结构的选择性。
21.【答案】C。解析: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具有自身的规律,对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具有能动作用。教育的相对独立性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教育具有自身的质的规定性: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教育与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的 发展具有不平衡性。题干中把教育完全作为政治经济的附庸的观念违背了教育与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不平衡性, 即违背了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22.【答案】 D。解析: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包括遗传、环境、学校教育和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其中,学校教育是在个体身心发展中占据主导作用的因素。
23.【答案】B。解析:“教学相长”出自《学记》中的“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日:教学相长也”。《学记》中这段话的意思是学习后才知道自己知识的不足,教导入后才知道自己知识
的困惑。知道不足,然后能自我检查,对自己提出要求;知道困惑然后能鞭策自己努力进修。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
24.【答案】A。解析:处于权威阶段的儿童服从外部规则,接受权威指定的规范, 把人们规定的准则看作
是固定的、不可变更的,而且只根据行为后果来判断对错,不考虑动机。因此,处于权威阶段的儿童会认为打碎一盘玻璃杯的张洋错误大,因为他打碎的玻璃杯比刘苗打碎的玻璃杯多。
25.【答案】B.解析:在对课外活动的任务、内容组织形式、方法、时间、地点进度等方面进行选择时,学生具有独立自
主性。课外活动的自主性主要表现为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自己组织、设计、动手,找资料、做实验、搞活动, 遇到困难、问题时自己思考分析。课外活动的自愿性是指课外活动是学生自由选择、自愿参与的活动,学生可以按照自 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自愿选择。课外活动的灵活性体现在活动的内容和活动的组织形式两方面。课外活动的内容是根 据活动的目的,从现有设备条件,辅导教师的特点、能力以及学生的不同需要出发确定的。活动的组织形式是多种多样 的,包括小组活动、群众性的调查参观、个人活动等。课外活动的广泛性是指课外活动的内容是由组织者根据教育目的、学校培养目标、学校的具体条件和学生的愿望要求确定的。活动的内容可以来源于各种大众传播媒介。
26.【答案】 A。解析:对中毒学生应立即进行催吐、 洗胃,并送往医院进行处理。在急救的同时,要收集学生吃剩的东西、呕吐物、排泄物等,为检查和治疗提供依据。
27.【答案】 C。思维的变通性即为的活动的灵活程度,题目中威威在回答问题时能触类旁通,不墨守成规,说明其思维具有变通性。
28.【答案】B。解析:意志品质主要表现在自觉性、坚韧性、果断性、自制性四个方面。其中,意志的果断性是指一个人在面对复杂多变的情境时,能够分辨是非,迅速而合理地采取决定和执行决定的意志品质。与果断性相反的品质是优柔寡断和武断。小琪做事犹豫不决、优柔寡断,主要是因为其意志品质缺乏果断性,因此教师要着重培养她意志品质的果断性。
29.【答案】A。解析:皮格马利翁效应也称罗森塔尔效应、教师期望效应,是指教师的期望或明或暗地被传送给学生,学生会按照教师所期望的方向来塑造自己的行为。“期望和赞美能产生奇迹”反映了期望的效果,是皮格马利翁效应的体现。刻板效应是对某一类事物或 人物的-种比较固定、概括而笼统的看法。晕轮效应是对某个人某方面的特征形成好的成者坏的印象后,会将其扩做到对该个体的其他方面的知觉印象,是一种以偏概 全的现象。投射效应是个体在知觉他人时,总以为他人也具备与自己相似的特性,即把自己的特点转移到他人身上的倾向。
30.【答案】A。解析:上位学习是指当新知识的抽象、概括和包摄性高于旧知识,新旧知识建立上位联系时的知识学习。“哺乳动物"的概念的抽象、概括和包摄性高于“猫”“狗”“猪”等概念,因此,题干所述学习属于上位学习。下位 学习(类属学习)是指当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抽象、概括和包摄性高于新知识时,新旧知识建立下位联系,新知识类属于旧知识的学习。并列组合学习是指新知识与原有观念既无上位,也无下位的特殊联系,而是一种并列或类比关 系时产生的学习。派生类属学习指新观念是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特例或例证,新知识只是旧知识的派生物,即新的学习内容仅仅是学生已有的、包括面较广的命题的一个例证或是能从已有命题中直接派生出来的学习。
31.【答案】D。解析:根据迁移发生的方向,学习迁移分为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顺向迁移是指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产生的影响。逆向迁移是指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产生的影响。题干中的学习现象属于逆向迁移。负迁移是指”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消极的阻碍作用。 垂直迁移也称纵向迁移,指先行学习内容与后续学习内容是不同水平的学习活动之间产生的影响。
32.【答案】C。解析:在面对考试焦虑时,教师可用自助性认知矫正程序,指导学生在考试中使用正面的自我对话,如“我能应付这个考试”“成绩并不重要,学会才是重要的"“无论考试的结果如何,都不会是最后一次”等。
33.【答案】D.解析:-般来说,操作技能的形成可以分为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与操作熟练四个阶段。其中,操作整合是把模仿阶段习得的动作依据其内在联系固定下来,并使各动作成分相互结合,成为定型的、一体化的动作。题干所述说明佳明处于操作整合阶段。
34.【答案】A。解析:教学过程是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其目的在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把社会历史经验变为个体的精神财富,不仅使学生获得客观的映象即知识,也使学生个体获得发展。这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具体表现为间接性、引导性和简捷性。题干所述表明教学过程的本质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35.【答案】A。解析:课程结构的特征:①客观性。客观性是指课程作为一- 种文化现象,其内容来源于社会文化和社会生活。课程内容各要素、各成分间的结构关系反映的是科学知识间的关系、各种社会生活经验的结构关系以及不同学习活动间的结构关系。人们在设计课程结构时必然要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和学习规律。②有序性。有序性是指课程内部各要素、各成分之间相互联系的规则性,表现为“空间序”和“时间序”。③可转换性。可转换性是指课程内部各要素间的构成关系能够依地区、学校和学生等条件的变化而进行相应调整,可实现课程模式的多样化。④可度量性。可度量性是指课程内部各要素、各成分间的联系和结构方式可以用数量关系来说明。
36.【答案】 D。解析:活动课程又称儿童中心课程、 经验课程,是打破学科逻辑组织的界限,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 以活动为中心组织的课程。活动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使学生获得关于现实世界的直接经验和真切体验。活动课程的特点;
①从儿童的需要、兴趣和个性出发设计课程;②以儿童的心理发展顺序为中心编制课程;③主张儿童在活动中探索、尝试错误,学到方法。根据题干中的“儿童的兴趣和需求”“儿童的经验”“一系列活动”等关键词可以判定题干所述为活动课程。
37.【答案】B。解析:课程标准是指在一定课程理论的指导下,依据培养目标和课程方案,以纲要的形式编制的关于教学科目内容、教学实施建议以及课程资源开发等方面的指导性文件。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因此,张老师命题的主要依据是课程标准。课程计划是课程设置与编排的总体规划,是教育行政部门依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
标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教学目标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如一 节课、一个单元或一 个学期)工作时 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预期变化。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一定社会需要
的人的总要求, 是学校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质量规格。
38.【答案】D。解析:分组教学是集体教学的一种形式,一般可分为外部分组和内部分组。外部分组是指打乱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做法,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编组;内部分组是指在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班级内,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编组。
39.【答案】C。解析:问题导入是指教师通过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出新的教学内容的导入方法。张老师通过提出问题导入课程的方法被称为问题导入。直观导入是指教师在讲授新课题之
前,先引导学生观看实物、样品、标本、模型、图表、幻灯片、电视等,引起学生的兴趣,再从观察中提出问题、创设问题情境的导入方法。情境导入是指教师利用语言、设备、环境、活动、音乐、绘画等各种手段,制造一种符合教学需要的情境,以激发学生兴趣,诱发学生思考,使学生处于积极学习状态的导入方法。故事导入是指教师通过生动形象的故事或事例的讲述来感染学生,从而顺利、生动地导入新课的方法。
40.【答案】 B。解析:信度是指测验结果的稳定性或可靠性,即某测验在多次施测后所得到分数的稳定、一致程度。题干所述表明该试卷的信度较好。难度是指测验包含的试题的难易程度。效度是指测量的正确性,即一个测验能够测量出其所要测量的东西的程度。区分度是指测验对考生的不同水平能够区分的程度,即具有区分不同水平考生的能力。
41.【答案】C.解析:教育的文化功能包括以下几点:①教育具有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②教育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
③教育具有选择和提升文化的作用:④教育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传统技艺经过开发走进了校园课堂,让人们能够了解它.学习它,从而避免了传统技艺的消亡,这主要体现了教育的文化功能中的传递和保存文化功能。
42.【答案】B。解析: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被公认为世界上第 部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这一著作论述了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对我国的教育有着广泛影响。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的出版,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独立的学科正式诞生,同时,这本书也被认为是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 夺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开始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该书被认为是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 洛克的教育思想集中反映在其代表作《教育漫话》中。
43.【答案】C。解析:世界各国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生产力发展水平、民族和文化传统各不相同,但在入学年龄、中小学分段等方面却有着较高的一致性。 入学年龄、中小学分段是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中的阶段性的体现,这说明学制的建立主要依据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
44.【答案】A。解析:说服教育法又称说理教育法, 是教师通过语言说理传道,使学生明理晓道、分辨是
非,提高学生品德认识的方法。说服教育的方式主要有语言说服和事实说服。语言说服主要包括讲解、报告、谈话、讨论.指导阅读等方式。事实说服主要有参观、访问、调查等方式。根据题干中“个别谈话”“开报告会”“组织辩论”等关键词可知,庞老师采用的德育方法是说服教育法。
45.【答案】B。解析:民主管理是指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全程管理的管理方法。民主管理的实质是在班级管理的全过程中,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力量,使人人都积极主动地参与班级事务的管理过程。班主任与学生平等相处,善于倾听学生的建议,能积极引导学生,这种管理方式属于民主管理。
46.【答案】 A。解析:福勒和布朗根据教师所关注的焦点问题的差异,把教师的专业发展分为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和关
注学生三个阶段。其中,处于关注学生阶段的教师,会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认识到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有不同的需要, 某些教学材料和方式不一定适合所有学生。 题干中,赵老师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进行因材施教,说明其处于关注学生阶段。
47.【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描述的情况,可初步判断学生的症状可能是中暑。学生中暑时,首先应将学生移到阴凉通风的地方,让其躺下,但头部不要垫高。然后解开他的衣领,用浸湿的冷毛巾敷在其头部,再服用人丹或十滴水等药物。对中暑较严重者,除采取上述降温方法外,还可用冰块或冰棒敷其额头、腋下等部位,同时用凉水反复擦身,并配合扇 风进行降温。如果出现昏迷状况,应立即送往医院救治。
48.【答案】B。解析:调查法是研究者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有目的、有计划地搜集研究对象的有关资料,并对取得的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从而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寻求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的研究方法。依据调查研究方式的不同, 调查法可分为问卷调查、访谈调查、测验调查、调查表法等。其中,问卷调查又称问题表格法,指以书面提出问题的方式搜集资料的研究方法。题干所述属于调查法中的问卷调查。
49.【答案】A。解析:根据有无目的和意志努力的程度,可以把注意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三种。无意注意也称不随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性意。
有意注意也称随意注意,是有预先目的必要时需要意志努力、主动地对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有意后注意,是指事前有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力的注意,是由有意注意转化面来的种特殊形 态的注意。同学们听到吵闹声后把视线转向窗外, 是没有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力,不由自主的注意,属于无意注意。
50.【答案】B.解析:奥苏伯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
内驱力构成。认知内驱力是指学生渴望认知、理解和掌拥知识,以及陈述和解决问题的倾向。自我提高内驱力是指通过自身努力,胜任定的工作, 取得一定的成就,从而赢得 定的社会地位的需要。附属内驱力是指个人为了获得长者或权威的费许或认可,表现出来的把学习或工作做好的需要。小强想让爸爸夸奖自己,从而努力学习的学习动机是附属内驱力。
51.【答案】B.解析:元认知策略是学生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认知策略,包括对自己认知过程的了解和控制
策略。题干强调分析原因,总结经验做出计划和安排,这属于元认知策略。精细加工策略是一种将新学的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复述策略是学生在工作记忆中为了
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策略。组织策略是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的策略。
52.【答案】C。解析:负强化是指个体在做出某种反应之后. 令其摆脱厌恶刺激(撤销惩罚).从而提高其
类似行为出现的概率。由于李哲进步明显而令其摆脱厌恶的刺激(处分)。这属于负强化。正强化是指个体在做出某种反应之后,给予一个愉快刺激(奖励).从而提高其类似行为出现的概率。惩罚是指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以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或消除一个愉快 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
53.【答案】C。解析:系统脱敏法包含三个步骤:①训练来访者松弛肌肉:②建立焦虑层次(将引起最轻
微的焦虑到引起最强烈的恐惧的各种情境依次排序) ;③让来访者在肌肉松弛的情况下,从最低层次开始想象产生焦虑的情境,直到来访者能从想象情境转移到现实情境,并能在引起恐惧的原情境中保持放松状态,焦虑情绪不再出现为止。题干中,教师诱导小玲逐渐接触导致考试焦虑的环境,并通过心理放松慢慢消除焦虑的做法是系统脱敏法。
54.【答案】C。解析:智力技能的一般形成阶段包括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和原型内化。原型定向是了解心
智活动的实践模式,了解“外化”或“物质化"了的心智活动方式或操作活动程序,了解原型的活动结构(动作构成要素、动作执行顺序和动作执行要求), 从而使主体知道该做哪些动作和如何去完成这些动作,明确活动的方向。原型操作是依据智力技能的实践模式,把学生在头脑中应建立起来的活动程序计划,以外显的操作方式实施,以获得完备的动觉映象。题干所述是原型操作。原型内化是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实践方式)向头脑内部转化,由物质的、外显的、展开的形 式变成观念的、内在的、简缩的形式的过程。
55.【答案】B。 解析:学科中心课程论又称知识中心课程理论,主张学校教育应以学科分类为基础,以学
科教学为核心,以使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规律和相应的技能为目标。其局限性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以学科为中心编制课程,容易把各 1 ]学科的知识制裂开来,使学生不能在整体中、联系中进行学习;②编制的课程完全从成人的生活需要出发,不重视甚至忽视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不利于因材施教,容易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生不能学以致用;③各学科容易出现不必要的重复,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题干所述为以学科为中心编制课程的局限性。
56.【答案】B。解析:班级授课制是将学生按年龄和文化程度编成有固定人数的班级,由教师按照课程计划统规定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时数,根据课程表进行分科教学的教学组织形式。题干所述的教学组织形式是班级授课制。
57.【答案】 A。解析:课程结构的综合性是针对过分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而提出
的。它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加强学科的综合性;②设置综合课程:③增设综合实践活动。STEAM 教育、创客教育、研学旅行等课程提供了真实、多元、跨学科的学习情境,更突显综合性。
58.【答案】D。解析:纵向组织又称序列组织,是指按照知识的逻辑序列,从已知到未知。从具体到抽象。由易到难、由繁到简等先后顺序组织编排课程内容。先学加减后学乘除是按知识的逻辑序列编排的课程内
容,属于纵向组织。横向组织是指打破学科的知识界限和传统的知识体系,按照学生发展的阶段,以学生发展阶段需要探索的、社会和个人最关心的问题为依据,组织课程内容,构成一个个相对独立的专题。
59.【答案】D。解析:教师的教学工作包括备课、上课、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学生学 业成绩的检查和评定五个基本环节。其中,课外辅导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以外的时间帮助和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其目的在于因材施教以及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等方面的个别教育和指导。课外辅导
是上课的必要补充,是适应学生个别差异、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重要措施。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是上课的延续。60.【答案】 A。解析: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
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题干所述表明李老师善于进行自我反思。
61.【答案】D。解析: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不断探索并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
科学。教育问题是人们从大量教育现象中提出并作为认识和研究对象的课题。教育问题是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
62.【答案】B.解析:社会本位论者认为,教育目的是由社会的需要所决定的,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就是
教育要追求的根本目的,教育应按照社会对个人的要求来设计。凯兴斯泰纳的主张体现了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个人本位论者认为,教育目的应当由人的本性、本能的需要来决定,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使人的本性和本能得到高度发展。教育无目的论者认为,教育的过程,在它自身以外没有目的,它就是它自己的目的。生活本位论者把教育目的与受教育者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 认为教育要为完满的生活做准备.或认为教育即是生活本身,注重的是使受教育者怎样生活。63.【答案】A。解析:教育的经济功能主要表现在教育再生产劳动力和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两方面。其中,
教育再生产劳动力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教育使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②教育可以提高
劳动力的质量和素质,使其成为专门]的和发达的劳动力:③教育可以改变劳动力的形态把简单劳动力训练成复杂劳动力;
④教育可以使劳动力得到全面发展。通过教育,提高劳动力的素质,让劳动力参加复杂劳动,获得简单劳动的成倍的收益,这体现的是教育的经济功能。
64.【答案】C。解析:个别差异性是指个体之间的身心发展以及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同方面之间,存在着发
展程度和速度的不同。小明发现的这种现象说明不同的人具有不样的特点, 这体现了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不平衡性具体体现在个体同一方 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不平衡的,并且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同方面的发展速度不平衡。顺序性是指个体身心发展是个有顺序的 、持续不断的发展过程。 阶段性是指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
65.【答案】D。解析:根据班会的内容,班会可分为常规班会、生活班会和主题班会三大类。
66.【答案】D。解析: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应做到以下几点:①不在光线过强或暗的地方看书写字;②看书写字时眼与书本保持 33 厘米以上的距离;③不躺若看书不在走路或乘车时看书;④集中用眼段时间后应眺
望远方或去户外活动,以消除眼部疲劳;⑤看电视或者玩电脑游戏的时间不宜过长,每次一般不超过 1 小时;⑥不揉眼睛;
⑦毛巾、手绢要专用,以预防沙眼、结膜炎。
67.【答案】B。解析:经验性文献是指专门为教育科学研究提供感性认识的文献,包括调查报告、工作
总结、经验、教育参考书、各级各类学校教科书等。题干所述为经验性文献。工具性文献是指专门为教育科学研究提供检索咨询的文献,包括工具书、网上检索查询、学术动态综述等。 理论性文献是指专门为教育科学研究提供理性认识的文献,包括教育专著、论文、文集、教育家评传、方法论著作等。事实性文献是指专门为教育科学研究提供事实证据的文献,包括文物、教育史学专著、各种测验量表、各类教育实验报告、教育名家教育实录等。
68.【答案】C。解析:知觉的理解性是指个体根据以往的知识经验理解知觉对象,并用词把它标示出来的
知觉特性。知觉的理解性受人的知识经验的影响。同样的一棵树, 由于画家和植物学家知识经验不同,看到了树的不同方面,体现了知觉具有理解性。知觉的选择性是指人在知觉过程中把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优先加以清晰地反映的特性。知觉的恒常性是指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知觉的映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的知觉特性。知觉的整体性是指人在知觉时,并不把知觉对象感知为个别抓立的部分,而总是把它知觉为统一的整体的知觉特性。
69.【答案】D。解析:有意想象也称随意想象,它是有预定目的、自觉进行的想象。有分为再造想
象和创造想象。再造想象是根据词语的描述或非语言(图样、图解、符号等)的描绘,在头脑中产生有关事物新形象的过程。题干所述属于有意想象中的再造想象。创造想象是按照一定目的 任务.使用自己以往积累
的表象,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70.【答案】B。 解析:心智技能也称智力技能.认知技能,是一种借助内部力量调节 ,控制心智话 动的经
验,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提问是主要依靠心智技能完成的任务。操作技能也叫动作技能、运动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程序化、自动化和完售化的操作活动方式。体操训练,抄笔记、织毛衣属于依靠操作技能完成的任务。
71.【答案】C。解析:加涅根据学习情境由简单到复杂、学习水平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把学习分成八类,
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学习层级结构。 其中,概念学习指学 会认识一类事物的共同属性, 并对同类事物的抽象特征做出反应。题干所述属于概念学习。
72.【答案】 A。解析:认知方式为冲动型的个体倾向于很快地检验假设,根据问题的部分信息并未对问题做透彻的分析就仓促做出决定,反应速度较快,但容易发生错误。题干中,小梦倾向于很快地检验假设,其认知方式为冲动型。认知
方式为沉思型的个体在碰到问题时倾向于深思熟虑,用充足的时间考虑,审视问题,权衡各种问题解决的方法,然后从中选择一个满足多种条件的最佳方案,因而错误较少。认知方式为场独立型的个体,在对客观事物做判断时,常常利用自己内部的参照,不易受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认知方式为场依存型的个体,对物体的知觉倾向于以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他们的态度和自我知觉更易受周围人们,特别是权威人士的影响和干扰,他们善于察言观色。
73.【答案】A。解析: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学校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场所。
74.【答案】B。解析:斯腾豪斯在 1975 年出版的《课程研究与开发导论》中对目标模式的课程理论进行
了分析批判,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过程模式的课程理论。过程模式强调课程开发关注的应是过程,而不是目的。它不预先指定目标,而是详细说明内容和过程中的各种原理,然后在教育活动、经验中,不断予以改进、修正。
75.【答案】B。解析:设计教学法主张废除班级授课制,摒弃教科书,打破传统的学科界限,在教师指导
下,由学生自己决定学习目的和内容,在自己设计、自己负责的单元活动中获得有关的知识和能力。题干所述的教学组织形式是设计教学法。导生制也称贝尔——兰卡斯特制,是指教师先把教学内容教给年龄较大的学生,而后由他们中间的佼佼者一导生 去教年幼的或成绩较差的其他学生。特朗普制把大班上课、小组讨论、个人自学结合在一起, 以灵活的时间单位代替固定统一的上课时间的教学组织形式。道尔顿制是指教师在上课时不再向学生系统地讲授教材,而只为
学生分别指定自学参考书、布置作业,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有疑难时才请教师辅导,学生完成一定阶段的学习任务后, 向教师汇报学习情况并接受考查。
76.【答案】C。解析:赫尔巴特的“我想不到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正如在相反的方面,我不承认有任何
无教育的教学”,体现了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说明了教学过程具有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77.【答案】B。解析:课程目标取向的分类有普遍性目标、行为性目标、生成性目标和表现性目标。其中,行为性目标是以具体的、可操作的行为的形式加以陈述的课程目标。题干中丁老师将《说广告》的部分教
学目标细化为说说自己喜欢和不喜欢的广告,并要求注意条理,把理由说充分,体现了教学目标的具体性和可操作性, 属于行为性目标。
78.【答案】D.解析:在课程设置方面,古德莱德认为“课积”应该划分为五个层次,印五种不同的课程形态:理想的课程、正式的课程、领悟(或理解)的课程运作的课程经验的课程。理想的课程是由研究机
构、学术团体和课程专家提出的应该开设的课程。正式的课程是由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领悟的课程是任课教师所领悟的课程,这种领惜的课程可能与正式课程之间会产生一定的距离。 运作的课程是在课堂上: 实际实施的课程,在实施中,教师常常会根据学生的反应随时进行调整。经验的课程是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实实在在体验到的东西.即课程经验。题干所述为经验的课程。
79.【答案】B.解析: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又称社会中心课程论,认为应该把课程的重点放在当代社会的问题、社会的主要功能、学生关心的社会现象,以及社会改造和社会活动计划上。
80.【答案】D。解析:相对性评价也称常模参照性评价,是指教师依据学生个人的成绩在该班学生的成
绩序列中或常模中所处的位置,来评价和决定学生成绩的优劣,而不考虑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题干所述属于相对性评价。配置性评价也称安置性评价、准备性评价,一般在教学开 始前进行,是教师为了摸清学生的现有水平及个别差异,以便安排教学而进行的评价。绝对性评价又称为目标参照性评价,是运用目标参照性测验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的评价,依据教学目标和教材编制试题来测量学生的学业成绩,将评价结果与评价的客观标准相比较,判断学生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而不以评定学生之间的差异为目的。个体内差异评价是指把评价对象过去与现在的成绩进行比较,或把个体的有关侧面进行相互比较判断的评价。
81.【答案】C.解析:终身教育是为适应科学知识的加速增长和人的持续发展要求而逐渐形成的一 种教育
思想和教育制度。它的本质在于现代人的一生应该是终身学习 终身发展的一生。“学无止境”“学海无涯”体现的现代教育理念是终身教育。
82.【答案】C 解析:“三结合”教育也称教育合力,是指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结合。其中学校教育占主导地位。
83.【答案】D.解析:培根被称为“近代实验科学的鼻祖”。他在 123 年出版的《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中,首次提出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84.【答案】B.解析:处于前运算阶段(2-7 岁)的儿童不具有守恒概念,题干中小明的做法是该特征的体
现。而处于具体运算阶段(7-11 岁)的儿童已经形成守恒概念,题干中小光的说法体现了这一特征。 根据小明和小光的年龄及思维是否出现守恒概念可以推断出小明处于前运算阶段,小光处于具体运算阶段。
85.【答案】D.解析:开展社会活动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关心集体和他人以及为人民服务的
思想品德,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劳动技能。 社会活动般包括社会调查、 参观、考察.访问以及各种无偿的社会服务和公益劳动。题干中,某学校组织学生走进福利院进行义务劳动属于社会活动。科技活动是以让学生学习和了解科技知识为目的的课外活动。学科活动是学校课外活动的主体部分,它是以学习和研讨某一学科的知识或培养某一方面的能力为主要目的的活动。游戏活动是以游戏为主要形式的课外活动,通过有指导的游戏活动,学生能轻松愉快地学习和掌握各种知识,发展能力,提高心理综合素质。
86.【答案】D。解析:当儿童触电时,应立即切断电源,或用不导电的物体如干燥的木棍、竹棒或干布等,
使儿童尽快脱离电源,切不可直接接触儿童,以防自身触电。如遇儿童呼吸、心跳停止,则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心肺复苏的常用措施包括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应注意儿童有无其他损伤,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此外还应及时拨打急救电话,请医生治疗。
87.【答案】B。解析:教师劳动具有复杂性、创造性、长期性、示范性等特点。其中,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因材施教:二是对教育内容 、方法和手段的不断更新:三是教育机智。题干中,教师对知识进行加工,使知识易于被学生理解和接受,是对教育内容的更新,这体现了教师劳动的创造性。
88.【答案】B。解析:功能固着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只看到某种事物的通常功能,而看不到它其他方面可能有的功能。这是人们长期以来形成的对某些事物的功能或用途的固定看法。小丽只想到纽扣可以用来扣衣服而想不到纽扣的其他用途的现象属于功能固着。思维定势是指由先前的活动形成的并影响后继
活动趋势的一种心理准 备状态。它在思维活动中表现为一种易于以习惯的方式解决问题的倾向。原型启发是指从其他事物或现象中获得的信息对解决当前问题的启发。负迁移也称抑制性迁移、消极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消极的阻碍作用。
89.【答案】C。解析:一般来说, 操作技能的形成可以分为操作定向、操作模仿 、操作整 合与操作熟练四个阶段。操作定向也称作操作的认知阶段,是指在了解操作活动的结构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建立起操作活动的定向映象的过程。操作模仿是指学习者通过观察,实际再现特定的示范动作或行为模式。操作模仿的实质是将头脑中形成的定向映象以外显的实际动作表现出来。题干中,小丽跟着老师一步步做, 说明其处于操作技能形成的模仿阶段。操作整合是把模仿阶段习得的动作依据共内在联系联结起来,固定下来,井使各动作成分相互结合,成为定型的、体化的动作。 操行熟练阶段形成的动行方式对各种使化的条件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动作的执行达到高度的程序化、自动化和完善化。
90.【答案】B.解析:根据动机产生的诱因来源,学习动机可分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内部学
习动机是指人们对学习本身的兴趣所引起的动机。外部学习动机是指由外部诱因引起的动机,动机的满足不在活动之内, 而在活动之外。晓阳因受到表扬而喜欢上数学课,其学习动机属于外部学习动机。自我提高内驱力是指通过自身努力, 胜任一定的工作, 取得一定的成就, 从而赢得定的社会 地位的需要。认知内量力是指学生渴望认知、理解和掌握知识, 以及陈述和解决问题的倾向。
91.【答案】B.解析:精细加工策略是种将新材料与头脑中已 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材料意义的
深层加工策略。题干中, 教师讲解“办"字时,指出“办”字由“力”字和两点组成,这属于精细加工策略。复述策略是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策略。
组织策略是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的策略。计划策略是元认知策略的一种, 是根据认知活动的特定目标,在一项认知活 动之前计划各种活动,预计结果、选择策略、想出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预估其有效性的策略。
92.【答案】B。解析:观察学习又称替代学习,是指通过观察别人而进行的学习。肖潇的模仿行为属于观
察学习。探究学习是基于问题解决活动来建构知识的过程。探究学习通过有意义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不断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学习与所探究的问题有关的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技能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发现学习是学生通过自己发现知识形成的步骤,获取知识并发展探究性思维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93.【答案】C。解析:强迫症又称强迫性神经症,是一种神经官能症。 强迫症包括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
强迫观念指当事人身不由己地思考他不想考虑的事情。强迫行为指当事人反复去做他不希望执行的动作,如果不这样想、不这样做,他就会感到极端焦虑。强迫洗手、强迫计数、反复检查、强迫性仪式动作是生活中常见的强迫症状。小王反 复检查门是否上锁的行为属于强迫症。
94.【答案】 D。解析:我国中小学教科书的组织结构-般采用螺旋式 与直线式两种编排方式。螺旋式是
指把同一课题内容按深度、广度的不同层次安排在教科书的不同阶段重复出现,使得每一次 重复都将原有的知识、方法、经验进-步 加深拓展、逐级深化的编排形式。 直线式是指把一门学科的课程内容或其中一个课题的内容按照知识本身的逻辑结构来展开呈现在教科书中,使各种知识在内容上均不重复的编排形式。
95.【答案】 B。解析:知识与技能目标强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获得,相当于传统的“双基教学”,是课程目标中的基础性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主要是让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同时成为获得学习方法和促进能力发展的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强调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引起学生积极的态度体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
价值观。“通过分析重点语句并联系上下文,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学会学习, 属于过程与方法目标。
96.【答案】C。解析: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和
基本技能,使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以便在需要的时候,能够准确无误地将其呈现出来,以利于知 识技能的运用。题干中强调学习时要注意复习,巩固已经学到的知识,反映了教学应遵循巩固性原则。直观性原则是指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尽量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和已有的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 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比较全面、深刻地掌握知识。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主动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 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 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四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从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出发 ,面向全体学生, 同时又要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师,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
97.【答案】 A。解析: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包括间接性规律,双边性规律,发展性规律和教育性规律。间接性规律是指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坚持这规律要 在教学过程中防 止两种倾向:一 是只重书
本知识的传授,忽视引导学生通过亲身参与独立探索去积累直接经验,获取知识:二是只强调学生通过自已的探索去发现、积累知识,忽视书本知识的学习和教师的系统传授。题F 所述的传统教学模式违反了教学过程的间接性规律。
98.【答案】C 解析:课程实施存在三种基本取向,即忠实取向、相互适应取向和创生取向。忠实取向认
为,课程实施过程是忠实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相互适应取向认为,课程实施过程是课程计划与班级成学校实践情境在课程目标内容、方法组织模式等诸方面相互调整改变与适应的过程。创生取向认为,真正的
课程是教师与学生联合创造的教育经验,课程实施本质上是在具体教育情境中创生新的教育经验的过程,既有的课程计划只是供这个经验创生过程选择的工具而已。题干所述观点属于课程实施的创生取向。
99.【答案】A。解析:活动中心课程理论主张教育内容应密切联系儿童的社会生活经验,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以儿童的活动为中心来设计课程的内容和结构,使课程满足儿童当前的兴趣和需要。
100.【答案】C。解析:教学评价的原则包括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和指导性原则。其中,
指导性原则是指教学评价应在指出教师和学生的长处、不足的基础上,提出建设性意见,使被评价者能够发扬优点、克服缺点,不断前进。题干中,班主任进行评价时表扬了刘曼的优点,同时指出其应强化英语单词的学习,体现了教学评价的指导性原则。
相关推荐2020 年下半年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终极预测押题(选择题)
相关推荐2020 年下半年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终极预测押题(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