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师范大学入学测试 机考专升本 政治模拟题

 入学测试指导     |      2020-07-09 11:10
东北师范大学入学测试 机考专升本 政治模拟题
1. 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必须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
A. 领导意识
B. 服从意识
C. 看齐意识
D. 民主意识
【答案】C
【解析】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必须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
 
2.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
A. 人类命运利益体
B. 人类命运综合体
C. 人类命运集合体
D. 人类命运共同体
【答案】D
【解析】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3.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
A. 社会主义工业化强国
B. 社会主义文明强国
C. 社会主义制度强国
D. 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答案】D
【解析】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4.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
A. 新的历史方位
B. 新的政治定位
C. 新的经济方位
D. 新的文化定位
【答案】A
【解析】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定位。
 
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迈上了新台阶,已经达到了中等偏上收入国家水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大幅提高;居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城乡居民健康状况显著改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其他很多方面的民生保障也有显著改善。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需要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这说明,人民群众对于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层次更高、内容范围更广,出现了
A. 发展性的新特征
B. 阶段性的新特征
C. 稳定性的新特征
D. 层次性的新特征
【答案】B
【解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迈上了新台阶,人民群众对于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层次更高、内容范围更广,出现了阶段性的新特征。
 
6. 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历史决议》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了科学表述: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
A. 政治发展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
B. 经济发展与文化发展之间的矛盾
C. 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D.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答案】D
【解析】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之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
 
7. 科学发展观涉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各个环节,贯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各个方面,进一步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丰富和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
A. 根本指针
B. 一般原则
C. 制度要求
D. 政策体现
【答案】A
【解析】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丰富和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方针。
 
8. 科学发展观强调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生产力作为首要任务,把经济发展作为一切发展的前提,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
A. 经济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条件的观点
B. 经济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的观点
C. 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的观点
D. 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条件的观点
【答案】C
【解析】科学发展观强调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生产力作为首要任务,把经济发展作为一切发展的前提正是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的观点的体现。
 
9. 科学发展观强调,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
A. 根本建设
B. 基本建设
C. 原则建设
D. 政策建设
【答案】A
【解析】科学发展观强调,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
 
10. 科学发展观强调,建设生态文明,实质上就是要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
A. 资源密集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B.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C. 资源节约型、环境发展型社会
D. 资源有效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答案】B
【解析】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实质。
 
11. 作为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的是
A. 社会主义政治方向
B.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C.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D. 自由平等观念
【答案】B
【解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12. 依法治国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证
A. 党的执政地位
B. 党的思想地位
C. 党的政治地位
D. 党的组织地位
【答案】A
【解析】依法治国不仅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而且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党的执政地位。
 
13. 科学发展观强调,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是
A. 实现农民的经济富裕
B. 实现农业的现代化管理
C. 实现农村的快速发展
D. 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答案】D
【解析】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14. 科学发展观强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战略决策是
A.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B.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C. 实施农业现代化战略
D. 实施工业现代化战略
【答案】B
【解析】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战略决策。
 
1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以世界上少有的速度持续快速发展起来,但随着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原有经济发展方式的弊端日益显现。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
A. 加快市场经济建设为主线
B.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
C. 加快完善法律制度为主线
D. 加快扩大对外开放格局为主线
【答案】B
【解析】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主线。
 
16. 下列选项中,哪个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深刻体现了唯物辩证法在发展问题上的科学运用,深刻揭示了实现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基本途径,是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中重大关系的方针原则
A. 阶级斗争
B. 平等发展
C. 自由竞争
D. 统筹兼顾
【答案】D
【解析】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中重大关系的方针原则。
 
17. 科学发展观强调要坚持协调发展,就是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个领域
A. 稳步推进
B. 快速推进
C. 协调推进
D. 同等推进
【答案】C
【解析】科学发展观强调要坚持协调发展,就是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个领域的协调推进。
 
18. 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着力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人民群众是发展的主体,也应是发展的
A. 重要参与者
B. 一般参与者
C. 最大受益者
D. 一般受益者
【答案】C
【解析】人民群众是发展的主体,也是发展的最大受益者。
 
19. 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理,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的是
A. 自由平等
B. 集体主义
C. 以人为本
D. 坚持法治
【答案】C
【解析】以人为本鲜明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的。
 
20. 要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重要支撑,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重要着力点,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强大动力,努力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求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切实做到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因此,坚持科学发展,必须
A.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B. 加快完善法律体系
C. 加快推动环境保护
D. 加快扩大对外开放
【答案】A
【解析】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21. 2007年,党的十七大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定位、理论依据、理论内涵作了全面阐述。以党的十七大为标志,科学发展观
A. 第一次提出
B. 基本明确内容
C. 初步形成
D. 进一步走向成熟
【答案】D
【解析】党的十七大标志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走向成熟。
 
22. 下列关于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条件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科学发展观是在深刻把握我国基本国情和新的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
B. 科学发展观是在深入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
C. 科学发展观是在深刻分析国际形势、顺应世界发展趋势、借鉴国外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
D. 科学发展观是在总结我国近代以来的阶级斗争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
【答案】D
【解析】科学发展观深入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
 
23.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党和国家必须
A. 长期坚持的制度原则
B. 暂时坚持的制度原则
C. 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D. 暂时坚持的指导思想
【答案】C
【解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24. 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我们党和国家推进市场取向的改革,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消除了束缚生产力发展的
A. 思想性障碍
B. 制度性障碍
C. 政治性障碍
D. 体制性障碍
【答案】D
【解析】我们党和国家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是进一步消除了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障碍。
 
25. 下列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的论述中错误的是
A. 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B.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C. 是富有独创性的新的理论成果
D. 是永久有效的思想理论
【答案】D
【解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的论述不包括是永久有效的思想理论。
 
26. 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问题是保持党
A. 同社会团体的合作关系
B. 同民主党派的平等关系
C. 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D. 同爱国人士的紧密联系
【答案】C
【解析】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核心问题。
 
27. 实行依法治国,必须坚持的内容不包括
A. 有法可依
B. 有法必依
C. 执法必严
D. 严惩不赦
【答案】D
【解析】依法治国的内容包括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28.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
A. 独立发展
B. 平等地位
C. 形式一致
D. 有机统一
【答案】D
【解析】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29. 理顺分配关系,调整和规范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分配关系。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
A. 按需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B. 按资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C. 按均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D.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答案】D
【解析】积极完善按劳分配机制,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30. 进一步探索公有制特别是国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大力推进企业的体制、技术和管理创新,积极推行股份制,所需要按照的要求中不包括
A. 产权清晰
B. 权责明确
C. 政企一体
D. 管理科学
【答案】C
【解析】进一步探索公有制特别是国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大力推进企业的体制、技术和管理创新,积极推行股份制,所需要按照的要求包括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管理科学。
 
31. 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勾画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蓝图和基本框架。到20世纪末,我国
A. 初步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B. 完全建成了社会主义制度
C. 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 完全建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答案】C
【解析】《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到20世纪末,我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2. 我们党始终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党除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我们党进行的一切奋斗,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
A. 间接目的
B. 一般原则
C. 最高标准
D. 次要内容
【答案】C
【解析】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
 
33. 作为我们国家的主人,决定我国前途和命运的根本力量,历史的真正创造者的是
A. 政治组织
B. 人民
C. 社会团体
D. 优秀领导人
【答案】B
【解析】人民是我们国家的主人,决定我国前途和命运的根本力量,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
 
34. 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论述中,不包括
A. 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B. 代表中国先进制度的发展方向
C. 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D. 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答案】B
【解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主要包括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制度的发展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5. 把党内监督同群众监督、舆论监督、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监督结合起来,把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监督结合起来,逐步形成强有力的监督体系等,是在不断
A. 完善党外制约制度
B. 完善党外监督制度
C. 完善党内制约制度
D. 完善党内监督制度
【答案】D
【解析】加强党内监督首先要完善党内监督制度,把党内监督同群众监督、舆论监督、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监督结合起来,把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监督结合起来,逐步形成强有力的监督体系等等。
 
36.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中,坚持一个中国,这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
A. 条件
B. 形式
C. 核心
D. 愿望
【答案】C
【解析】“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核心是坚持一个中国。
 
37.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正是这些矛盾推动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
A. 直接目标
B. 直接动力
C. 间接目标
D. 间接动力
【答案】B
【解析】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我国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38. 党的十三大报告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党根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明确了
A. 以阶级斗争为中心
B. 以处理党内外矛盾为中心
C.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 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中心
【答案】C
【解析】党的十三大报告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党根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明确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39. 下列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中,错误的是
A. 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B. 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C. 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不发达的阶段
D. 可以超越初级阶段
【答案】D
【解析】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不包括可以超越初级阶段。
 
40. 党的十三大系统地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
A. 可以跨越的发展阶段
B. 可以跨越的特定阶段
C. 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D. 必然要经历的一般阶段
【答案】C
【解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41. 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提出了一系列有利于增强党的团结和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的方针政策,标志着
A. 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
B. 阶级斗争进入全新的阶段
C. “两条道路”的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D. 马克思主义思想在中国实践中的低谷
【答案】A
【解析】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以及一系列有利于增强党的团结和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的方针政策正是标志着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
 
42. 邓小平指出:“在改革中,我们始终坚持两条根本原则,一是以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一是共同富裕。”毫无动摇地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维护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是
A. 发展市场经济的条件
B. 推动改革开放的前提
C. 完善社会主义制度的条件
D. 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前提
【答案】D
【解析】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前提是毫无动摇地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维护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
 
43. 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所作的“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总结性理论概括是指
A. 社会主义本质
B. 市场经济本质
C. 改革开放本质
D. 社会矛盾本质
【答案】A
【解析】社会主义本质是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所作的“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总结性理论概括。
 
44. 什么是邓小平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这一新的革命过程中,不断提出和反复和思考的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
A. “什么是共产主义、怎样建设共产主义”
B.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C. “什么是改革开放、怎样进行改革开放”
D. “什么是市场经济、怎样建设市场经济”
【答案】B
【解析】“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邓小平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这一新的革命过程中,不断提出和反复和思考的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
 
45. 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指出:“实践证明,作为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的邓小平理论,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 十五大还郑重地把邓小平理论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起,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
A. 载入宪法
B. 写入党章
C. 融入制度
D. 置入政策
【答案】B
【解析】十五大郑重地把邓小平理论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起,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46. 党的十四大系统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十四年取得的巨大成就,同时指出,我们党所以能够取得这样的胜利,根本原因是在十四年的伟大实践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A. 逐步形成和发展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
B. 逐步形成和发展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
C. 逐步形成和发展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
D. 逐步形成和发展了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理论
【答案】B
【解析】党的十四大系统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十四年取得的巨大成就,不包括逐步形成和发展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
 
47. 1987年召开的党的十三大,第一次比较系统地论述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明确概括和全面阐发了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其中“一个中心”是指
A. 以改革开放为中心
B. 以政治发展为中心
C. 以阶级斗争为中心
D.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答案】D
【解析】“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一个中心”就是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48. 从党的十二大到十三大,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的全面开展和深入发展,邓小平围绕着下列哪个基本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进行深层次思考,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的许多重要的科学论断
A. “什么是共产主义、怎样建设共产主义”
B.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C. “什么是社会主义革命、怎样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D. “什么是市场经济、怎样建设市场经济”
【答案】B
【解析】邓小平围绕着“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进行深层次思考,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的许多重要的科学论断。
 
49. 下列关于20世纪70年代以来时代主题的论述中,错误的是
A. 求和平谋发展,逐渐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愿望
B. 新科技革命推动下的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使各国之间的和平相处成为一种必然的客观现实
C. 就和平问题与发展问题的关系而言,发展问题是核心问题
D. 通过对时代主题的转换的科学判断,才能深入把握国际形势变化的发展趋势
【答案】B
【解析】20世纪70年代以来时代主题的论述不包括新科技革命推动下的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使各国之间的和平相处成为一种必然的客观现实。
 
50. 习近平强调:“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开创的,但也是在新中国已经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进行了20多年建设的基础上开创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是对前一个时期探索的否定和创新
B. 对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C. 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是对前一个时期探索的坚持、改革、发展
D. 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为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积累了经验
【答案】A
【解析】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实践并不是对前一个时期探索的否定。
 
51. 实践证明,中国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就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大力发展人民民主,确保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
B. 使公民的民主权利得到切实保障
C. 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
D. 坚持党的领导,意味着只是基层党组织不能有超出法律之上的权力
【答案】D
【解析】中国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就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不是指坚持党的领导,意味着只是基层党组织不能有超出法律之上的权力。
 
52. 20世纪中叶,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开始后,党对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有了较为正确的认识,据此提出我国的根本任务是
A. 在新的生产关系下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B. 在社会主义社会建成以前,集中力量解决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C. 坚持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始终是社会主义道路与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
D. 坚持在全国范围的阶级斗争
【答案】A
【解析】20世纪中叶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在新的生产关系下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53. 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毛泽东明确提出了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题,下列论述中正确的是
A. 集中力量全力发展农业生产
B. 集中力量全力发展重工业生产
C. 集中力量全力发展轻工业生产
D. 要走一条有别于苏联的中国工业化道路
【答案】D
【解析】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毛泽东明确提出了中国工业化道路是要走一条有别于苏联的中国工业化道路。
 
54. 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完成以后,国内的社会矛盾和阶级关系发生重大变化,下列论述中正确的是
A. 工人与农民之间的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B. 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解决
C. 无产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D. 大量人民内部矛盾逐步成为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次要矛盾
【答案】B
【解析】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完成以后,国内的社会矛盾和阶级关系发生重大变化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解决。
 
55. 下列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的论述中,错误的是
A. 极大地提高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积极性、创造性
B. 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C. 为发展社会生产力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D. 彻底地解决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答案】D
【解析】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历史意义不包括彻底地解决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56. 标志着中国历史上长达数千年的阶级剥削制度的结束,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的是
A.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B. 辛亥革命的胜利
C. 新中国的成立
D. “五四”运动
【答案】A
【解析】“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中国历史上长达数千年的阶级剥削制度的结束,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
 
57. 在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其中不包括
A. 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B. 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C. 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D. 坚持非社会主义经济因素的主体性地位
【答案】D
【解析】中国共产党在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进程中国积累的丰富历史经验不包括坚持非社会主义经济因素的主体性地位。
 
58. 在新民主主义社会时期,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针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的论述,错误的是
A. 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B. 根据“量才使用,适当照顾”的原则进行
C. 对企业的改造和对人的改造相结合
D. 改造资本家个人要坚持阶级斗争原则,对其进行消灭
【答案】D
【解析】在新民主主义社会时期,针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者的改造不包括改造资本家个人要坚持阶级斗争原则,对其进行消灭。
 
59. 在新民主主义社会时期,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体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紧密结合,体现了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其中“主体”是
A. 社会主义工业化
B. 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 对手工业的的社会主义改造
D.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的社会主义改造
【答案】A
【解析】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建设的“主体”是社会主义工业化
 
60. 在新民主主义社会时期,关于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表述中提到了“三大改造”,其中不包括的是
A. 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 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 对上层建筑的社会主义改造
【答案】D
【解析】在新民主主义社会时期,过渡时期总路线“三大改造”是指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61. 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社会形态。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存在的几种经济成分中,不包括的是
A. 官僚资本主义经济
B. 社会主义经济
C. 个体经济
D. 资本主义经济
【答案】B
【解析】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成分中不包括官僚资本主义经济。
 
62. 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系统地论述了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他指出,中国革命的两个基本特点是
A. 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
B. 统一战线和党的建设
C. 党的建设和武装斗争
D. 统一战线和党的组织
【答案】A
【解析】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两个基本特点。
 
63. 中国共产党在加强自身建设过程中,非常重视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此外,加强党的建设还
A. 必须坚持批评与自我批评相结合
B. 必须密切联系群众
C. 必须联系党的政治路线
D. 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答案】C
【解析】在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的同时,必须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必须把党的建设同党的政治路线紧密联系起来,这些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建设的主要经验。
 
64. 中国共产党在加强自身建设过程中,必须在任何时候都要重视党的组织建设。加强党的组织建设,要贯彻的根本组织原则是
A. 下级服从上级
B. 民主集中制
C. 纪律至上原则
D. 坚持党的领导
【答案】B
【解析】民主集中制是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所贯彻的根本组织原则。
 
65. 毛泽东指出:“在中国,离开了武装斗争,就没有无产阶级的地位,就没有人民的地位,就没有共产党的地位,就没有革命的胜利。”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之一是
A. 合法斗争
B. 武装斗争
C. 议会斗争
D. 民主斗争
【答案】B
【解析】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之一。
 
66. 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明确了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根本在于处理好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土地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
B. 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
C. 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的战略阵地
D. 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是主要依据
【答案】D
【解析】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土地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的战略阵地。
 
67. 下列选项中,哪个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
A. 无产阶级的领导权
B.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
C. 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之间的关系
D. 革命武装力量的建设与发展
【答案】A
【解析】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
 
68. 下列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
B. 民族资产阶级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对象
C. 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
D. 城市小资产阶级是无产阶级的可靠同盟者
【答案】B
【解析】中国革命的主要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69. 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命题和重大任务,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宽广道路,为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的是
A. 毛泽东
B. 习近平
C. 列宁
D. 马克思
【答案】A
【解析】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毛泽东首次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命题和重大任务,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宽广道路,为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
 
7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指
A.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B.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 邓小平理论
D. 毛泽东思想
【答案】D
【解析】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
 
71.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简称党的十九大)召开的时间是
A. 2016年11月05日
B. 2017年10月18日
C. 2018年07月02日
D. 2019年03月04日
【答案】B
【解析】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将于2017年10月18日在北京召开。
 
72.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简称中共十八大)召开的时间是
A. 2010年10月6日
B. 2011年12月2日
C. 2012年11月8日
D. 2013年9月10日
【答案】C
【解析】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简称十八大)于2012年11月8日至14日在北京召开。
 
73. 从2035年到2050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要求中,我国将拥有高度的物质文明,社会生产力水平
A. 大幅提高
B. 稳定不变
C. 匀速发展
D. 难以预测
【答案】A
【解析】从2035年到2050年,我国将拥有高度的物质文明,社会生产力水平大幅提高,重要竞争力名列世界前茅,经济总量和市场规模超越其他国家,建成富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74. 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
A. 时间安排
B. 政策安排
C. 战略安排
D. 制度安排
【答案】C
【解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呈现出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阶段性任务安排。
 
75.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进程分两个阶段来安排。从时间上,第二个阶段是指
A. 从2035年到本世纪末
B. 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
C. 从2035年到下个世纪中叶
D. 从2035年到下个世纪末
【答案】B
【解析】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第二个阶段是指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
 
76. “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中,第二个是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
A. 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B. 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
C. 社会主义民主化国家
D. 社会主义发达国家
【答案】A
【解析】第二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是指到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77. “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中,第一个是到建党100年时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即
A. 初步建设小康社会
B.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C.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D. 初步建成小康社会
【答案】C
【解析】第一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是到建党100年时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78. 实现中国梦需要和平,只有和平才能实现梦想。中华民族历来就是爱好和平的民族,天下太平、共享大同是中华民族绵延数千年的理想。中国人民怕的就是动荡,求的就是稳定,盼的就是天下太平。我们将坚定不移走
A. 深化改革道路
B. 对外开放道路
C. 和平发展道路
D. 自由贸易道路
【答案】C
【解析】实现中国梦需要和平,只有和平才能实现梦想,我们将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
 
79. 习近平指出:“中国这头狮子已经醒了,但这是一只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作为负责任大国,中国决不会称霸,决不搞扩张,中国越发展,对世界和平与发展就越有利。历史将证明,实现中国梦给世界带来的是
A. 和平
B. 动荡
C. 威胁
D. 倒退
【答案】A
【解析】中国梦是追求和平的梦,实现中国梦给世界带来的是和平、机遇,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和平发展。
 
80. 实干才能梦想成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每一个人付出艰苦努力,用实干托起中国梦。习近平强调:面向未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靠实干,基本实现现代化要靠实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靠
A. 科技
B. 实干
C. 统筹
D. 梦想
【答案】B
【解析】习近平强调:面向未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靠实干,基本实现现代化要靠实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靠实干,实干兴邦。
 
81.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梦想。广大海外侨胞有着赤忱的爱国情怀、雄厚的经济实力、丰富的智力资源、广泛的商业人脉,是实现中国梦的
A. 重要力量
B. 根本力量
C. 基础力量
D. 决定力量
【答案】A
【解析】广大海外侨胞有着赤忱的爱国情怀、雄厚的经济实力、丰富的智力资源、广泛的商业人脉,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力量。
 
82. 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我国56个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平等一员,共同构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
A. 中华民族利益共同体
B. 中华民族利益综合体
C. 中华民族命运综合体
D. 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
【答案】D
【解析】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我国56个民族共同构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
 
83. 没有正确的道路,再美好的愿景、再伟大的梦想,都不能实现。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
A.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
B.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C.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道路
D. 中国特色对外开放道路
【答案】B
【解析】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走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弘扬民族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84. 人民幸福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题中之义和必然要求,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都要以人民的权利得到保障、利益得到实现、幸福得到满足为条件,人民幸福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
A. 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B. 基本目的和内容
C. 前提和基础
D. 形式和表现
【答案】A
【解析】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三者相辅相成,人民幸福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85. 中国梦视野宽广、内涵丰富、意蕴深远。习近平指出:中国梦的本质是
A. 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B. 农业发达、工业振兴、科技发展
C. 每个人的梦想都能变成现实
D. 中华民族的振兴
【答案】A
【解析】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86.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全面从严治党、把党建设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实现民族复兴
A. 关键在思想
B. 关键在理论
C. 关键在党
D. 关键在方向
【答案】C
【解析】党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关键。
 
87. 没有国家治理现代化,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新时代治国理政提供了
A. 制度导向
B. 一般原则
C. 价值引领
D. 基本遵循
【答案】D
【解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新时代治国理政提供了基本遵循,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行动指南。
 
88.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
A. 行动纲领
B. 制度保障
C. 前提条件
D. 重要内容
【答案】A
【解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行动纲领。
 
89.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
A. 共同经济基础
B. 共同文化基础
C. 共同政治基础
D. 共同思想基础
【答案】D
【解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90. 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是
A. 党的十七大通过的党章修正案
B. 党的十八大通过的党章修正案
C. 党的十九大通过的党章修正案
D. 党的十六大通过的党章修正案
【答案】C
【解析】党的十九大通过的党章修正案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91. 旗帜问题至关重要,事关党的正确方向,决定着党的凝聚力、引领力、战斗力,关乎国家前途命运和人民根本利益。新时代新任务新实践需要新思想来指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党和人民共同奋斗的
A. 红色旗帜
B. 精神旗帜
C. 政治旗帜
D. 唯一旗帜
【答案】B
【解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党和人民共同奋斗的精神旗帜。
 
92. 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
A. 全面的理论体系
B. 完善的理论体系
C. 开放的理论体系
D. 有效的理论体系
【答案】C
【解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开放的理论体系。
 
9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以贯之,续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以一系列具有原创性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标注了正确前进方向,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A. 方向自信
B. 体制自信
C. 思想自信
D. 理论自信
【答案】D
【解析】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中国特色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以一系列具有原创性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标注了正确前进方向。
 
94.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是
A.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
B. 近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
C. 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绝对真理
D. 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至高标准
【答案】A
【解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
 
95.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
A. 形式要求
B. 根本要求
C. 基本要求
D. 实践要求
【答案】D
【解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要求。
 
96. 中国人民的梦想同各国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实现中国梦离不开和平的国际环境和稳定的国际秩序。必须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正确义利观,坚持推动
A. 对外开放
B. 深化改革
C.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D. 对外文化交流与发展
【答案】C
【解析】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正确义利观,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实现中国梦。
 
97. 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把维护中央对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全面管治权和保障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有机结合起来,就是要坚持
A. 和平统一原则
B. “一国两制”
C.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 政治民主
【答案】B
【解析】坚持“一国两制”,把维护中央对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全面管治权和保障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有机结合起来。
 
98. 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内容和要求来看,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A. 坚持国家利益至上
B. 以人民安全为宗旨
C. 以政治安全为根本
D. 坚持外部安全为主
【答案】D
【解析】习近平指出,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必须既重视外部安全,又重视内部安全。
 
99.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这就是要
A. 建设绿色文明
B. 建设共生文明
C. 建设生态文明
D. 建设发展文明
【答案】C
【解析】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100. 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这就是要
A.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B. 坚持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C. 坚持推动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D. 坚持扩大对外开放
【答案】A
【解析】全面理解和把握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方略构筑好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
 
101. 必须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由此可见
A. 全面发展法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B. 全面完善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C. 全面从严治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D. 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答案】D
【解析】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必须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102. 必须坚持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主动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不断壮大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由此可见,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是
A. 发展
B. 民主
C. 和平
D. 自由
【答案】A
【解析】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
 
103.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吸收人类文明有益成果,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即要
A. 坚持扩大对外开放
B. 坚持全面深化改革
C. 坚持社会主义民主
D.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答案】B
【解析】坚持深化改革的重点就是要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104. 新时代是新思想得以产生的时代背景,新思想是新时代顺利前行的思想灯塔和行动指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但明确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回答了新时代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十九大概括为“十四个坚持”,即
A.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
B.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C.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划导向
D.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条件
【答案】A
【解析】党的十九大概括的“十四个坚持”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
 
105.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
A. 多党合作
B. 中国共产党领导
C. 政治协商
D. 人民专政
【答案】B
【解析】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106.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
A. 社会主义自由国家
B. 社会主义民主国家
C. 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D. 社会主义廉政国家
【答案】C
【解析】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107.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
A. 文化自信
B. 领导自信
C. 政策自信
D. 文明自信
【答案】A
【解析】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是指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108.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涵十分丰富,涵盖了经济、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统一战线、外交、党的建设等各方面。其中最重要、最核心的内容就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概括的
A. “五位一体”
B. “四个全面”
C. “八个明确”
D. “两个务必”
【答案】C
【解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集中体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精辟概括的“八个明确”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十四个坚持”基本方略之中。
 
109.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理论上有重大突破、重大创新、重大发展,深刻揭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发展规律和建设路径,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
A. 科学的政策指导
B. 科学的理论指引
C. 科学的价值导向
D. 科学的评价标准
【答案】B
【解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引。
 
110. 作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鲜明主题,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的是
A. 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B. 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法治
C.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D. 坚持和发展人民民主
【答案】C
【解析】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鲜明主题,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
 
111. 深刻把握新时代的内涵和特征,有利于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在新的起点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这个新时代是指
A.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B. 21世纪
C. 改革开放以来的新时代
D. 科技发展的新时代
【答案】A
【解析】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内涵和特征,有利于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在新的起点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112.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实现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牢牢坚持
A. 党在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基本路线
B. 党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基本路线
C. 党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路线
D.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答案】D
【解析】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牢牢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113.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我们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
A. 规模和质量
B. 速度和规模
C. 质量和效益
D. 速度和质量
【答案】C
【解析】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要求我们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
 
114.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自2010年开始稳居世界第二位,货物进出口和服务贸易总额均居世界第二位,对外投资和利用外资分别居世界第二、第三位,制造业增加值连续7年居世界第一位,基础设施建设部分领域遥遥领先,高铁运营总里程、高速公路总里程和港口吞吐量均居世界第一位,220多种主要工农业产品生产能力稳居世界第一位。这说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来的“落后的社会生产”已经发生了
A. 新的阶段性变化
B. 新的持续性变化
C. 新的本质性变化
D. 新的形式性变化
【答案】A
【解析】我国长期所处的短缺经济和供给不足状况已经发生根本性转变,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来的“落后的社会生产”已经发生了新的阶段性变化。
 
115. 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
A. 不平等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B. 不平等不全面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C. 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D. 不平衡不全面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答案】C
【解析】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116.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党的八大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
A. 农民与工人之间的矛盾
B. 工人与资本家之间的矛盾
C. 农业与工业之间的矛盾
D. 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答案】D
【解析】党的八大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117. 作为制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的是
A. 对国内外形势的基本评估
B. 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判断
C. 对时代主题的理解把握
D. 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规划
【答案】B
【解析】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判断是制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
 
118.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全方位的、开创性的历史性成就,发生了深层次的、根本性的
A. 思想性变革
B. 制度性变革
C. 历史性变革
D. 社会性变革
【答案】C
【解析】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全方位的、开创性的历史性成就,发生了深层次的、根本性的历史性变革。
 
119. 科学发展观坚持全面发展和协调发展,强调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注重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体现了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之间
A. 普遍联系、辩证统一的基本原理
B. 普遍联系、相互联系的基本原理
C. 相互对立、相互联系的基本原理
D. 相互对立、互不相关的基本原理
【答案】A
【解析】科学发展观坚持全面发展和协调发展的理念正是对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之间普遍联系、辩证统一的基本原理的体现。
 
120. 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民群众作为推动发展的主体和基本力量,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是历史发展主体和
A. 人的发展形式的观点
B. 人的存在方式的观点
C. 人的自由平等的观点
D. 人的全面发展的观点
【答案】D
【解析】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民群众作为推动发展的主体和基本力量,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正是对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是历史发展主体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观点的体现。
 
121. 胡锦涛指出:“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建设的
A. 根本任务和永恒课题
B. 基本任务和永恒课题
C. 基本任务和阶段课题
D. 根本任务和阶段课题
【答案】A
【解析】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建设的根本任务和永恒课题是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
 
122. 党的建设是党领导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形势的发展、事业的开拓、人民的期待,都要求我们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
A. 合理化水平
B. 理想化水平
C. 制度化水平
D. 科学化水平
【答案】D
【解析】推进党的建设要求我们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123. 良好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要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A. 要加快建立政治文明制度
B. 要加快建立社会文明制度
C. 要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
D. 要加快建立经济文明制度
【答案】C
【解析】要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124. .政治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是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正确
A. 经济方向
B. 思想方向
C. 政治方向
D. 文化方向
【答案】C
【解析】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
 
125. 依法治国,前提是有法可依,基础是提高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关键是
A. 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依法办事、公正司法
B. 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依法管理、公正司法
C. 依法执政、依法开放、依法办事、公正司法
D. 依法行政、依法行政、依法办事、公正司法
【答案】A
【解析】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依法办事、公正司法是依法治国的关键。
 
126. 坚定不移地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是国家长治久安的
A. 基本制度
B. 重要保障
C. 形式要求
D. 外在体现
【答案】B
【解析】坚定不移地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127. 科学发展观强调,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是
A. 自由
B. 平等
C. 法治
D. 人民当家作主
【答案】D
【解析】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
 
128. 社会主义愈发展,民主也愈发展。下列选项中,哪项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是我们党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
A. 平等民主
B. 人民民主
C. 自由民主
D. 政治民主
【答案】B
【解析】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是我们党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
 
129. 科学发展观强调,作为提升国民经济整体素质、赢得国际经济竞争主动权的根本途径,以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的是
A. 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B. 推动政治结构战略性调整
C. 推动文化结构战略性调整
D. 推动社会结构战略性调整
【答案】A
【解析】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提升国民经济整体素质、赢得国际经济竞争主动权的根本途径,以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130. 科学发展观强调,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是
A. 不断推动政策科学化
B. 不断推动科技进步
C. 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D. 全面深化市场经济自由竞争
【答案】C
【解析】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
 
131. 坚持统筹兼顾,要牢牢掌握统筹兼顾的科学思想方法,努力提高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能力,不断增强统筹兼顾的本领,更好地推动科学发展。坚持统筹兼顾,还要求我们
A. 完善法制体系,推动道德建设
B. 积极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
C. 不断完善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D. 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做到兼顾各方、综合平衡
【答案】D
【解析】坚持统筹兼顾即要牢牢掌握统筹兼顾的科学思想方法,又要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做到兼顾各方、综合平衡。
 
132. 坚持可持续发展,必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坚持文明发展道路,就要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把推进生产发展、实现生活富裕、保持生态良好有机统一起来,坚持以生产发展为基础,以生活富裕为目的,以生态良好为条件,努力实现社会经济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的
A. 良性循环
B. 矛盾关系
C. 互为手段
D. 相互独立
【答案】A
【解析】坚持可持续发展,必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以生态良好为条件,努力实现社会经济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133. 坚持全面发展,就是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认识和把握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
A. 对立关系
B. 有机统一体
C. 相互联系
D. 相互作用
【答案】B
【解析】坚持全面发展,就是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有机统一。
 
134. 坚持以人为本,最终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胡锦涛强调,要坚持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
A. 重要条件
B. 最终目的
C. 基本手段
D. 一般过程
【答案】B
【解析】经济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35. 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胡锦涛指出,我们推进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造福人民。要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把发展的目的真正落实到满足人民需要、实现人民利益上,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各项工作中都体现和保障
A. 政策的不断完善
B. 法制建设的完善
C. 党的领导地位
D. 人民群众的利益
【答案】D
【解析】发展为了人民,就是要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把发展的目的真正落实到满足人民需要、实现人民利益上,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各项工作中都体现和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
 
136. 胡锦涛指出:我们提出以人为本的根本含义,就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
A. 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B. 阶段性任务
C. 外在衡量标准
D. 一个政策内容
【答案】A
【解析】科学发展观把人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要求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137. 党的十六大在综合分析进入新世纪后国际国内形势变化的基础上,作出了21世纪头二十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重大判断。坚持科学发展,必须
A. 善于抓住和用好机遇
B. 稳步推进和避免过快
C. 脚踏实地和缓慢推进
D. 推动经济高速发展
【答案】A
【解析】党的十六大关于我国必须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的重要论断,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善于抓住和用好机遇。
 
138. 发展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基础,也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范畴之一。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靠发展来不断巩固和前进的。因此
A. 推动思想政治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
B.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
C. 推动国防建设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
D. 推动生态文明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
【答案】B
【解析】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
 
139. 十七大报告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概念,把科学发展观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作为
A. 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B. 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C.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D.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答案】D
【解析】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140. 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A. 既同等重要又各具特色的科学理论
B. 既一脉相承又同等重要的科学理论
C. 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D. 既各具特色又相互独立的科学理论
【答案】C
【解析】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141. 我们党的文件中第一次提出科学发展观,是在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
A. 《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B.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
C.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D.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
【答案】A
【解析】在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文件中第一次提出科学发展观。
 
142.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带领人民战胜各种风险挑战、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探索,是科学发展观形成的
A. 实践基础
B. 文化基础
C. 政治基础
D. 经济基础
【答案】A
【解析】科学发展观是基于党带领人民战胜各种风险挑战、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探索的实践基础而形成的。
 
143.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进入发展关键期、改革攻坚期和矛盾凸显期,经济社会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和新的阶段性特征,是科学发展观形成的
A. 思想条件
B. 政治基础
C. 文化前提
D. 现实依据
【答案】D
【解析】科学发展观形成的现实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和新的阶段性特征。
 
144. 我们党要按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既保证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又充分发挥人大、政府、政协以及人民团体和其他方面的职能作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新的高度提出必须不断改进党的
A. 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B. 组织形式和执政方式
C. 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
D. 领导方式和管理方式
【答案】A
【解析】我们党要按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必须不断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145.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了党的建设的新要求,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必须使全党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
B. 必须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增添新力量
C. 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D. 必须坚持党在一切事务上的绝对领导权,不断强化党的绝对领导权力
【答案】D
【解析】党的建设的新要求不包括必须坚持党在一切事务上的绝对领导权,不断强化党的绝对领导权力。
 
146. 为促进了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要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建设社会主义
A. 市场经济
B. 政治文明
C. 生态文明
D. 道德文明
【答案】B
【解析】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进一步促进了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147. 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需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A. 文化
B. 政治
C. 经济
D. 军事
【答案】A
【解析】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148.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体现了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理想和
A. 外部环境
B. 内在过程
C. 价值目标
D. 发展形式
【答案】C
【解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体现了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理想和价值目标。
 
149.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思想阐明了社会主义经济、文化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辩证关系,即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推进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是互为前提和基础的。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
A. 外在条件
B. 本质要求
C. 形式要求
D. 次要内容
【答案】B
【解析】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在于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50. 坚决反对和防止腐败是全党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方针
B. 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
C. 坚持和完善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D. 领导干部以团结原则与各种腐败现象作有限斗争
【答案】D
【解析】领导干部以团结原则与各种腐败现象作坚决斗争。
 
151. 江泽民指出:“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治党始终坚强有力,治国必会正确有效。”就是要
A. 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
B. 坚持党统领一切的方针
C. 坚持党加强管理能力建设的方针
D. 坚持党要保持纯洁性和阶级性的方针
【答案】A
【解析】“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治党始终坚强有力,治国必会正确有效。”就是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
 
152.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就是要坚持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
A. 领导核心地位
B. 政治权力地位
C. 组织领导地位
D. 至高统治地位
【答案】A
【解析】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指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居于领导核心地位。
 
153.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
A. 程序化、公平化
B. 制度化、法律化
C. 程序化、法律化
D. 制度化、公平化
【答案】B
【解析】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
 
154. 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建设民主政治必须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 建设民主政治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 建设民主政治必须坚持民族区域自治
D. 建设民主政治必须坚持公民的政治参与的绝对自由
【答案】D
【解析】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不能说建设民主政治必须坚持公民的政治参与的绝对自由。
 
155.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在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的相互关系中,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
A. 形式要求
B. 根本保证
C. 政治需要
D. 本质体现
【答案】B
【解析】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156. 在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指出在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更加走向成熟和完善的过程中,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发展的三大基本目标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
A. 精神文明
B. 世界文明
C. 华夏文明
D. 法治文明
【答案】A
【解析】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发展的三大基本目标。
 
157. 在20世纪90年代,江泽民就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进行了前瞻性的战略思考。作为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是
A. 建设小康社会
B.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C. 建成小康社会
D.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答案】B
【解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
 
158. 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既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也要
A. 国家宏观调控
B. 企业独立自主
C. 组织形式多样
D. 遵循经济规律
【答案】A
【解析】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也要加强国家宏观调控。
 
159. 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指出,党要承担起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历史责任,必须始终紧紧抓住的,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
A. 发展
B. 和平
C. 矛盾
D. 阶级斗争
【答案】A
【解析】贯彻好“三个代表”要求,就“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努力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160. 随着改革的深入,关于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各种利益关系的下列论述中,不包括的是
A. 把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统一和结合起来
B. 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统一和结合起来
C. 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统一和结合起来
D. 把经济利益与政治利益统一和结合起来
【答案】D
【解析】正确认识和处理各种利益关系主要包括把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统一和结合起来、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统一和结合起来、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统一和结合起来。
 
161.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物质利益的多样化是不可避免的,群众产生不同的利益要求也是不可避免的。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是
A. 一致的
B. 不同的
C. 多样的
D. 相关的
【答案】A
【解析】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
 
162.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必须作好思想政治工作。作为我们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政治优势,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
A. 目的
B. 内容
C. 形式
D. 生命线
【答案】D
【解析】作为我们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政治优势,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
 
163.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为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的是
A. 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B. 加强社会主义制度建设
C. 加强社会主义体制建设
D. 加强社会主义法律建设
【答案】A
【解析】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164. 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就要使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各个方面不断体现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必须敏锐把握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趋势,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制定和实施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不断完善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
B. 不断为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打开更广阔的通途
C. 不断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
D. 不断改革社会制度
【答案】D
【解析】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就要使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各个方面不断体现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不包括不断改革社会制度。
 
165.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要回答和解决的重大问题是
A. “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B.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C. “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D. “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答案】A
【解析】“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要回答和解决的重大问题。
 
166. 下列关于邓小平理论的论述中,错误的是
A. 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
B. 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C. 是全党全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
D. 是由邓小平个人独立创造的思想理论
【答案】D
【解析】邓小平理论不是由邓小平个人独立创造的思想理论。
 
167. 邓小平理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精髓
B.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C. 实事求是是中国政治思想的精髓
D. 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答案】C
【解析】实事求是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精髓,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168. 加强党的建设,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取得革命和建设胜利的一个法宝。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作为执政党,肩负着历史的重任,经受着时代的考验,必须发扬优良传统,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下列关于加强党的建设的内容中不包括
A. 思想建设
B. 组织建设
C. 作风建设
D. 权力建设
【答案】D
【解析】加强党的建设的内容主要包括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
 
169.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中,高度自治是指祖国完全统一后,台湾、香港、澳门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不同于中国其他省、市、自治区的
A. 高度自治权
B. 绝对自治权
C. 一般自治权
D. 同等自治权
【答案】A
【解析】台湾、香港、澳门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不同于中国其他省、市、自治区的高度自治权。
 
170. “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中,两制并存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部分实行
A. 自由政治制度
B. 民主政治制度
C. 资本主义制度
D. 社会主义制度
【答案】D
【解析】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部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171.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们党的一个伟大创举,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在实践和理论上的重大突破。下列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论述中,错误的是
A. 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是划分社会制度的标志
B.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C. 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
D. 社会主义制度之下不能开展市场经济
【答案】D
【解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包括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是划分社会制度的标志、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
 
172. 改革开放开始后的一个很长时期内,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
A. 工人与农民的关系
B. 政治与经济的关系
C. 计划与市场的关系
D. 稳定与发展的关系
【答案】C
【解析】改革开放开始后的一个很长时期内,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
 
173. 下列关于我国对外开放的论述中,错误的是
A. 包括对发达国家的开放
B. 包括对发展中国家的开放
C. 是经济领域的开放
D. 是无条件的开放
【答案】D
【解析】我国对外开放不是无条件的开放。
 
174. 改革作为一次新的革命,不是也不允许否定和抛弃我们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它是社会主义制度的
A. 自我否定和扬弃
B. 自我改良和否定
C. 自我否定和超越
D. 自我完善和发展
【答案】D
【解析】改革作为一次新的革命,不是也不允许否定和抛弃我们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它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175. 为了顺利实现现代化发展战略,邓小平还提出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逐步达到
A. 共同富裕
B. 同等富裕
C. 同步富裕
D. 均等富裕
【答案】A
【解析】为了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邓小平指出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逐步消灭贫穷,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176.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深入思考如何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出发,加快我国的现代化建设问题,提出了分“三步走”的战略。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具体化为切实可行的步骤
B. 从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C. 从1991年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达到小康水平
D. 到21世纪中叶,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两番,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全面实现现代化
【答案】D
【解析】“三步走”的战略指出到21世纪中叶,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两番,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
 
177. 邓小平强调: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我们确定的基本路线,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路线。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
A. 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B. 发展生产力
C. 健全社会主义法治
D.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答案】B
【解析】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178. 全面坚持和正确处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相互关系,是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
A. 统一关系的总体道路
B. 辩证统一关系的内在要求
C. 对立关系的指导原则
D. 辩证统一关系的外在形式
【答案】B
【解析】全面坚持和正确处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相互关系,是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辩证统一关系的内在要求。
 
179. 党的十三大报告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全面发展的要求,这是基本路线规定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下列论述中错误的是
A. “富强”主要是经济领域的目标和要求
B. “民主”主要是政治领域的目标和要求
C. “文明”主要是思想文化领域的目标和要求
D. “富强”、“民主”、“文明”这三个方面的目标和要求,在现实中表现为组织建设、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的统一
【答案】D
【解析】“富强”、“民主”、“文明”这三个方面的目标和要求,在现实中表现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统一。
 
180.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基于对中国国情的准确把握,揭示了当代中国的历史方位,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的重大发展和重大突破,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A. 总目标
B. 总依据
C. 总原则
D. 总方向
【答案】B
【解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
 
181. 决定了我们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以后,还必须经历一个很长的初级阶段的,是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
A. 国际背景和历史条件
B. 国际背景和社会状况
C. 历史条件和社会状况
D. 历史条件和经济现状
【答案】C
【解析】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条件和社会状况是决定我们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以后,还必须经历一个很长的初级阶段的关键。
 
182. 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论述中,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整个历史阶段是
A. 共产主义初级阶段
B. 共产主义高级阶段
C.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 社会主义高级阶段
【答案】C
【解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整个历史阶段。
 
183. 我们讲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建设社会主义,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的基本国情。当代中国基本国情是
A. 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待完善
C. 我国综合国力在世界范围内的排名
D. 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程度
【答案】A
【解析】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当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
 
184. 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邓小平在关键时刻作出的每一项重大决策,都体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
A. 政治路线
B. 制度原则
C. 政策原则
D. 思想路线
【答案】D
【解析】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
 
185. 下列关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说法,错误的是
A. 搞革命,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B. 建设社会主义,也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C. 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
D.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重要标准之一
【答案】D
【解析】关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阐释中不包括实践是检验真理的重要标准之一。
 
186.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遵循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反映了人民的利益和时代的要求,廓清了不合乎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模糊观念,深化了
A. 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认识
B. 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认识
C. 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认识
D. 对法治建设的认识
【答案】B
【解析】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更加深化了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认识。
 
187.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突出地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目标以及实现这个目标必须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基础,指出了我们发展生产力与剥削阶级统治的社会发展生产力的
A. 手段根本不同
B. 目的根本不同
C. 形式根本不同
D. 道路根本不同
【答案】B
【解析】邓小平在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中鲜明的指出我们发展生产力与剥削阶级统治的社会发展生产力的根本不同是目的根本不同。
 
188. 党的十五大正式提出了下列选项中哪个思想理论,并深刻阐述了其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A. “毛泽东思想”
B. “邓小平理论”
C. “三个代表”
D.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答案】B
【解析】“邓小平理论”是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郑重提出的,并对“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作了全面深刻的阐述。
 
189.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时间是
A. 1995年
B. 1996年
C. 1997年
D. 1998年
【答案】C
【解析】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97年9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
 
190.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针对人们思想中普遍存在的疑虑,重申了深化改革、加速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从中国实际出发,站在时代的高度,深刻地总结了十多年改革开放的经验教训,在一系列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上,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论断,其中“三个有利于”标准不包括下列哪个选项
A. 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B. 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C. 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D. 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政治
【答案】D
【解析】“三个有利于”标准主要是指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以及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191. 1987年召开的党的十三大,第一次比较系统地论述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明确概括和全面阐发了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其中“两个基本点”是指
A.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马克思主义
B.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C. 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D. 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改革开放
【答案】B
【解析】“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两个基本点就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
 
192.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
A. 阶级斗争
B. 党的建设
C. 国家安全问题的解决
D.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答案】D
【解析】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为全党工作的着重点。
 
193.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是
A. 1976年12月
B. 1978年12月
C. 1980年12月
D. 1982年12月
【答案】B
【解析】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是1978年12月18日-22日,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194. 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
A. “两个凡是”
B. 实事求是
C. “三个代表”
D. 科学发展观
【答案】B
【解析】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195.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政治经济的发展变化,时代主题转变为
A. 战争与革命
B. 战争与团结
C. 和平与发展
D. 和平与革命
【答案】C
【解析】和平与发展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时代主题。
 
196. 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组织原则,指导党内生活的基本准则是
A. 工人阶级专政
B. 工农联盟
C. 统一战线
D. 民主集中制
【答案】D
【解析】民主集中制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组织原则,指导党内生活的基本准则。
 
197. 人类社会发展的实践证明,历史总是在继承和超越中前进的。要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成果建设社会主义,就必须
A. 关起门来搞建设
B. 坚持对外开放
C. 要全盘否定和抛弃资本主义创造的一切成果
D. 在坚持共产国际领导基础上开展经济技术交流
【答案】B
【解析】坚持对外开放是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成果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198. 健全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执政党建设,是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的
A. 政治保证
B. 思想保证
C. 组织保证
D. 制度保证
【答案】A
【解析】健全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执政党建设,是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的政治保证。
 
199.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我国制定了宪法,颁布了一系列法律,建立了大量的规章制度,从根本上保证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B. 党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有着充足的经验
C. 民主和法制都十分健全
D. 阶级斗争扩大化有利于我国政治民主建设
【答案】A
【解析】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从根本上保证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200. 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进行经验教训总结的过程中,强调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规模和速度要和国力相适应,不能急于求成。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社会主义建设开始后,全党全国人民都有大力发展生产、迅速改变落后面貌的强烈愿望
B. 社会主义建设必须采取科学态度
C. 深入了解和分析实际情况,努力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
D. 坚持以开展“大跃进”推进社会主义建设
【答案】D
【解析】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不包括坚持以开展“大跃进”推进社会主义建设。
 
201. 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取得了巨大成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同时也遭受严重挫折,造成了严重后果,留下了深刻的教训。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对此,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不断深入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的一些基本原理的理解
B. 进一步把握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C. 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践中遇到的种种问题
D. 充分认识社会主义建设的快速性和短期性
【答案】D
【解析】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不包括充分认识社会主义建设的快速性和短期性。
 
202. 毛泽东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初步探索中,提出了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以及一整套“两条腿走路”的工业化发展思路。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以农业为基础
B. 以工业为主导
C. 以农轻重为序
D. 以重工业为纲
【答案】D
【解析】毛泽东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初步探索中的重要举措不包括以重工业为纲。
 
203. 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学说,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下列论述中错误的是
A. 科学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
B. 以独创性的内容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
C. 为处理社会主义社会中大量存在的阶级矛盾提供了指导
D. 为后来的社会主义改革奠定了理论基础
【答案】C
【解析】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学说的重要意义和价值不包括为处理社会主义社会中大量存在的阶级矛盾提供了指导。
 
204.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之后,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的论述中,正确的是
A. 社会主义社会中不存在着矛盾
B. 社会主义社会中存在着的矛盾主要是敌我矛盾
C. 社会主义社会中存在着的主要是人民内部矛盾
D. 马克思、恩格斯有专门针对社会主义社会中存在着的矛盾问题作过论述
【答案】C
【解析】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之后社会主义社会中存在着的主要是人民内部矛盾。
 
205.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过程中,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就必要
A. 坚持阶级斗争
B. 坚持经济建设
C. 坚持苏联发展模式
D.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答案】D
【解析】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过程中,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关键。
 
206.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一个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如何进行社会主义革命问题的系统回答和正确解决。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在中国的正确运用和创造性发展的结果
B. 标志着中国革命已经完成了所有任务,并具备了进入共产主义社会的条件
C. 以其独创性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D. 再次证明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性
【答案】B
【解析】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一个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如何进行社会主义革命问题的系统回答和正确解决不包括标志着中国革命已经完成了所有任务,并具备了进入共产主义社会的条件。
 
207.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伴随着社会经济制度和社会经济结构的根本变化,我国社会的阶级关系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下列论述中错误的是
A. 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已经被清除出中国大陆
B. 官僚资产阶级已经在中国内地被消灭
C. 民族资产阶级分子仍然存在
D. 工人阶级已经成为国家的领导阶级
【答案】C
【解析】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社会的阶级关系发生的根本变化不包括民族资产阶级分子仍然存在。
 
208.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制定及颁布施行的哪部法律中,明确规定了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的政体
A.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答案】A
【解析】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明确规定了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的政体制定及颁布施行的法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09. 在新民主主义社会时期,党和政府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其中错误的是
A. 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B. 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
C. 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D. 坚持社会主义经济因素与非社会主义经济因素共存的指导性原则
【答案】D
【解析】在新民主主义社会时期,党和政府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不包括坚持社会主义经济因素与非社会主义经济因素共存的指导性原则。
 
210. 在新民主主义社会时期,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被概括为“一化三改”。其中“一化”指的是
A. 农业生产社会化
B. 手工业生产社会化
C. 工商业社会化
D. 社会主义工业化
【答案】D
【解析】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一化”是指社会主义工业化。
 
211. 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社会主义的因素与非社会主义的因素同时存在。新民主主义社会是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的社会,是属于
A. 社会主义体系
B. 资本主义体系
C. 半资本主义体系
D. 半社会主义体系
【答案】A
【解析】新民主主义社会是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的社会,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
 
212. 在新民主主义社会时期,随着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正逐步成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的是
A. 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B. 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C. 中华民族和帝国主义的矛盾
D. 国民党与共产党的矛盾
【答案】B
【解析】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逐渐成为我国在新民主主义社会时期的主要矛盾。
 
213. 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纲领是下列选项中哪个的展开和具体化,指明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方向
A.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进程
B.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目标
C.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方向
D.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
【答案】D
【解析】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纲领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展开和具体化,指明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方向。
 
214. 1949年,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作了集中概括。毛泽东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经验的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哪方面的理论
A. 新民主主义革命
B. 完善共产主义
C. 无产阶级领导人民革命
D. 阶级斗争
【答案】C
【解析】毛泽东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经验的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领导人民革命的理论。
 
215. 中国共产党在加强自身建设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中哪项必须始终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
A. 纪律建设
B. 组织建设
C. 作风建设
D. 思想建设
【答案】D
【解析】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将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
 
216. 下列选项中哪项是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根本原则,是保持人民军队无产阶级性质和建军宗旨的根本前提,也是毛泽东建军思想的核心
A. 坚持武装斗争
B. 坚持人民战争
C. 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D. 坚持军队建设
【答案】C
【解析】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根本原则,是保持人民军队无产阶级性质和建军宗旨的根本前提,也是毛泽东建军思想的核心。
 
217.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革命斗争中要依据革命的需要,对资产阶级实行既联合又斗争的策略。因此必须要坚持的原则是
A. 坚持团结原则
B. 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
C. 坚持合作原则
D. 坚持斗争原则
【答案】B
【解析】独立自主原则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根本原则,对资产阶级实行既联合又斗争的策略。
 
218.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从总体上讲,党领导的革命统一战线,包含着两个联盟。作为统一战线的基础的是
A. 国民党与共产党的联盟
B. 工人阶级和非劳动人民的联盟
C. 工农联盟
D. 中共与苏共的联盟
【答案】C
【解析】工农联盟是党领导的革命统一战线的基础。
 
219. 在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B. 以阶级斗争为纲来改造民族资产阶级
C. 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
D. 保护民族工商业
【答案】B
【解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经济纲领主要包括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和保护民族工商业。
 
220. 毛泽东在党的七大所作的政治报告《论联合政府》中,进一步把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与党的基本纲领联系起来,进行了具体阐述。《论联合政府》的发表时间是
A. 1945年
B. 1946年
C. 1947年
D. 1948年
【答案】A
【解析】1945年4月24日,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作《论联合政府》报告。
 
221. 分清敌友,这是革命的首要问题。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的主要敌人。下列选项中,不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的是
A. 帝国主义
B. 封建主义
C. 民族资本主义
D. 官僚资本主义
【答案】C
【解析】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是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
 
222. 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方向,划分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时代,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纪元,标志着人类历史开始了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进程的是
A.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B.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C. 中国辛亥革命的爆发
D. 第一次国共合作
【答案】B
【解析】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标志着人类历史开始了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进程。
 
223.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社会矛盾呈现出错综复杂的状况。在诸多社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是
A. 国民党和共产党之间的矛盾
B. 无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C.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D. 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
【答案】C
【解析】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的最主要的社会矛盾。
 
224. 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以下全书简称《历史决议》)指出:贯穿于毛泽东思想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下列哪个选项不是其组成部分
A. 实事求是
B. 阶级斗争
C. 群众路线
D. 独立自主
【答案】B
【解析】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225. 党的十九大指出,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
A.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B.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C. 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D. 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答案】A
【解析】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是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226. 中国梦是国家情怀、民族情怀、人民情怀相统一的梦。“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国泰而民安,民富而国强。中国梦的最大特点,把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和每个人的具体利益紧紧联系在一起,就是把国家、民族和个人作为一个
A. 命运综合体
B. 利益共同体
C. 命运共同体
D. 利益综合体
【答案】C
【解析】中国梦的最大特点,把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和每个人的具体利益紧紧联系在一起,就是把国家、民族和个人作为一个命运共同体。
 
22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
A. 一般路径
B. 必由之路
C. 政治选择
D. 价值引领
【答案】B
【解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228.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鲜明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又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直面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和矛盾、风险和挑战,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和
A. 理论针对性
B. 思想针对性
C. 现实针对性
D. 问题针对性
【答案】C
【解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直面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和矛盾、风险和挑战,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和现实针对性。
 
229.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
A. 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价值追求
B. 人民民主的重要宗旨
C. 人民团结一致的基本原则
D.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答案】D
【解析】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230. 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表现在很多方面。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来看,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总体较好,但社会法治化水平不高,文化建设相对滞后,社会建设还有不少短板,生态文明建设问题较多。这些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相互掣肘,带来很多社会矛盾和问题,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制约我国发展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
A. 外在条件
B. 主要根源
C. 内在条件
D. 次要根源
【答案】B
【解析】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制约我国发展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根源在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相互掣肘。
 
231. 科学发展观是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认识的深化,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
A. 全部组成部分
B. 重要组成部分
C. 最为核心部分
D. 合理构成部分
【答案】B
【解析】科学发展观是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认识的深化,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32. 科学发展观强调,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要树立高度的
A. 制度自觉和制度自信
B. 政治自觉和政治自信
C. 思想自觉和思想自信
D. 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答案】D
【解析】科学发展观强调,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233. 党领导人民在长期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经过反复探索、不断总结,逐步建立起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
A. 国家治理体系
B. 法律制度体系
C. 根本政治制度
D. 基本政治制度
【答案】C
【解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
 
234. 想要更好地化解对我国发展的各种制约因素,更好地推动我国发展进程,确保实现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就必须要自觉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即
A. 全面协调可持续
B. 均衡发展
C. 全面发展
D. 连续性发展
【答案】A
【解析】全面协调可持续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235. 进入新世纪,世界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之中。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革命加速推进,各国相互依存逐步加深,大国关系深刻变动,国际力量对比朝着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方向发展。当今世界发展大势、国外发展的经验教训,是科学发展观形成的
A. 内在条件
B. 经济基础
C. 时代背景
D. 文化前提
【答案】C
【解析】科学发展观是基于当今世界发展大势、国外发展的经验教训这个时代背景下形成的。
 
236.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统一起来,从深层次上揭示了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完善和发展的途径。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体现了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理想和
A. 价值目标
B. 发展形式
C. 外部环境
D. 内在过程
【答案】A
【解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关怀正是体现了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理想和价值目标。
 
237. 坚持党的领导,核心是坚持
A. 党的思想性
B. 党的先进性
C. 党的阶级性
D. 党的领导性
【答案】B
【解析】党的先进性是坚持党的领导的核心。
 
238.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坚持和完善怎样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A. 纯粹私有制经济的
B. 私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
C. 纯粹公有制经济的
D.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
【答案】D
【解析】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239. 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通过发展社会生产力,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
A. 根本目的
B. 一般目的
C. 间接目的
D. 直接目的
【答案】A
【解析】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发展社会生产力,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240. 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是社会主义祖国的保卫者和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要搞好部队的科学管理,提高正规化水平,要坚持党对军队的
A. 绝对领导
B. 组织领导
C. 军事领导
D. 文化领导
【答案】A
【解析】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是社会主义祖国的保卫者和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要搞好部队的科学管理,提高正规化水平,要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241. 邓小平指出:“中国的事情要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要依靠中国人自己的力量来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立足点。”对外开放要高度珍惜并坚决维护中国人民经过长期奋斗得来的
A. 独立自主权利
B. 自由民主权利
C. 人权权利
D. 政治权利
【答案】A
【解析】对外开放要高度珍惜并坚决维护中国人民经过长期奋斗得来的独立自主权利。
 
242. 改革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那种原来意义上的革命,也不是原有经济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
A. 对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B. 对体制的根本性变革
C. 对政策的根本性变革
D. 对方向的根本性变革
【答案】B
【解析】改革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那种原来意义上的革命,也不是原有经济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对体制的根本性变革。
 
243.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有力地推动和保证了改革开放的进行,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
A. 世界观方法论
B. 思维方式
C. 判断标准
D. 价值取向
【答案】A
【解析】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
 
244.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时间是
A. 1992年
B. 1993年
C. 1994年
D. 1995年
【答案】A
【解析】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92年10月12日至19日在北京召开。
 
245. 关于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条件的论述,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
A.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
B. 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根据
C.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现实依据
D. 以我国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经验作为唯一的经验基础
【答案】D
【解析】关于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条件的论述不包括以我国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经验作为唯一的经验基础。
 
246.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开始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
A. 过渡性的社会
B. 进入社会主义的必经阶段
C. 独立于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
D. 马克思论述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阶段
【答案】A
【解析】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247.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从时间上最符合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历史时期是
A. 1949-1952
B. 1949-1956
C. 1949-1979
D. 1949-1999
【答案】B
【解析】新民主主义社会是过渡时期,是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准备阶段。从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中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248. 在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中。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是
A. 党的组织
B. 武装斗争
C. 党的建设
D. 土地革命
【答案】B
【解析】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两个基本特点,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
 
249. 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阐述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新民主主义论》发表的时间是
A. 1938年
B. 1939年
C. 1940年
D. 1941年
【答案】C
【解析】《新民主主义的政治与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演讲稿,即《新民主主义论》初稿,首次发表日期为1940年1月9日。
 
250.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性著作是
A.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1843年)
B.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1844年)
C.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1845年)
D. 《共产党宣言》(1848年)
【答案】D
【解析】1848年《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性著作。